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社会传真

“云上农夫”智慧养殖 “乌蒙玄凤”飞出大山

2022年01月04日08:41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冯相清 汪瑞梁

冬日,暖暖阳光笼罩着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公鸡岭。岭下桃林里,一只只乌黑发亮的乌鸡正在嬉戏、啄食。

饲养员邓海正沿着围栏查看养殖场情况。“忙的时候,我就通过手机查看,遥控喂养。”邓海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养殖系统,打开视频,养殖场里的实时情况清晰可见,“依托智慧养殖系统,我们两个人就可以管理1万多只鸡。”

“这些在桃林里追逐奔跑的乌鸡是致公党中央派驻双堰社区第一书记潘之源带领大家引进养殖的,这套智慧养殖系统也是潘书记引进打造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邓华说,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这里的乌鸡品质逐渐得到市场认可,飞出了乌蒙大山。

2019年8月,潘之源到双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上任后,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居民有养鸡传统,决定结合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带领大伙儿规模化养鸡。

“我们选择了公鸡岭下这片桃林作为养殖基地。”潘之源说,“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泉水叮咚,且远离居住区。我还把这里的土壤和水送到权威机构检测,结果为水质优良,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的绿色养殖基地。”

2019年底,首批3000只本地鸡苗进入养殖场。“但本地鸡养殖没赚到钱。”潘之源说,由于本地鸡抵抗力差,死亡率高,市场价格又没有优势,第一茬养殖只勉强保本。

潘之源深思后认为,第一茬鸡没赚钱的原因,一是没有选好养殖品种,二是没法证明养殖环境好,养出的鸡品质就好。

通过多方打听,潘之源了解到盐津乌骨鸡抗病性、适应性、运动性都很强,直接放野外,无需建温棚。“养这种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益。”兴奋不已的潘之源,于2020年4月引进盐津乌骨鸡种鸡,并取名为“乌蒙玄凤”。

引进优质种源的同时,潘之源决定打造集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于一体的智慧生态养殖基地,把数字技术植入产业。“通过打造智慧生态养殖基地,建立产品品质追溯体系,证明我们养殖的鸡品质好,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潘之源说。

潘之源的想法得到了福建省宁德横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晖的支持。他率领企业团队开发出“智能化鉴溯鸡舍”,并免费赠送给养殖场,助力打造智慧化养殖基地。

“‘智能化鉴溯鸡舍’由NFC脚环、智能化栖架、全食可信农产品定制系统、验证系统、可信视觉跟踪等模块组成。”陈德晖介绍,基地管理人员通过智能系统中的CVT可信视觉跟踪技术,随时了解鸡的活动情况,对圈舍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智能控制。借助这套感应器,饲养员变身“云上农夫”。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将鸡的生长情况制作成视频摘要,顾客因此可以了解这只鸡‘一生’的情况。比如这只脚环编号为73989FBF500104E0DE的鸡,喜欢栖息在二号杆。数据显示,它相当健康。”

“同时,我们采取轮牧的形式进行低密度无抗生素养殖。每茬鸡在一个林区养殖1至2个月后,要转到其他林区,待前一林区林草储备充足后再转回来。”潘之源说,这种“转场养殖”方式在涵养生态的同时,让鸡的生长环境不受破坏,确保每只鸡都“喝着山泉水、吃的中草药、住在桃花源”。

智慧养殖与生态养殖结合,让鸡的品质得到保障并可追溯,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我们的鸡论只卖,168元一只。”潘之源说,“目前,‘乌蒙玄凤’源源不断‘飞’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居民的餐桌上。现在,春节邻近,订单更是持续增加。”

看到“乌蒙玄凤”养殖势头好,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今年,居民王万元跟着喂养了500只鸡,养殖场免费提供技术,社区合作社保底回收,一茬鸡纯收入8000多元。“下一步,我准备将养殖的规模扩大到1500只。”王万元说。

目前,有近50户居民尝到了养鸡甜头。

看到双堰社区通过养鸡实现增收,邻近的宋伍社区和螺蛳村先后表达了参与产业发展的意向。为此,朱昌镇党委顺势而为,将3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建立“同心联村党委”,负责统领3个村(社区)发展乌骨鸡产业:双堰社区和螺蛳村主要养殖成品鸡,宋伍社区主要养殖脱温鸡苗。

党组织引领,大数据助推,朱昌镇“乌蒙玄凤”养殖迈入快车道。目前,双堰社区半成品鸡存栏1.4万羽,宋伍社区培育脱温鸡苗1.2万羽,螺蛳村投苗5300羽。3个村年出栏鸡预计达4.6万羽,产值达550余万元。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