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赫章视窗>>赫章要闻

砥砺奋进 春华秋实

——赫章县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

2021年12月17日09:23 |
小字号

初雪后,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银装素裹,与山麓下富有民族特色的黔西北民居遥相呼应。举目远眺,连绵山脉上森林覆盖,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一幅产业兴、人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映入眼帘。

五年筚路蓝缕,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赫章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具体安排,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过去五年,赫章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打好“四场硬仗”,深入推进“五个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全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6年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25.59亿元增加到151.87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1.16亿元增加到16.82亿元。

赫章县曾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2020年脱贫摘帽的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30多年前,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不适宜人居”的地方。“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截至2020年底,海雀村260户995人全部脱贫。目前,全村正计划扩大林下经济、食用菌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军福笑着说。

从曾经的“苦甲天下”到如今的林茂粮丰,海雀人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海雀之变成为赫章县告别千年贫困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赫章县坚持“党建统领”,选派6870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或结对帮扶干部,下沉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县以“五个一批”为主体,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相结合,一批批困难群众开启了新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赫章县将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赫章县委书记颜岭说。

易地搬迁,增进改善民生福祉

赫章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

五年来,赫章县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搬迁安置9735户51156人,规划建设安置点15个,规划建设安置房11453套100余万平方米,从源头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赫章县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资源,推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逐户建立培训档案,实时跟踪解决群众就业问题。“通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等方式引导,目前,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1.13%,实现了户均1人以上稳定就业目标。”赫章县生态移民局常务副局长朱友雄说。同时,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出台就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建设配套学校25所、卫生院3所、卫生室7个、便民服务中心15个,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群众就医等需求,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此外,为持续推进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服务管理工作,赫章县按照“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在县城集中安置点——银山社区探索推行“党建+积分”模式,创造性地利用积分管理,引导社区居民、党员共建共管共享幸福家园,有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赫章县七家湾街道银穗社区的杨桂艳,搬迁前家住该县兴发乡,为维持生计,她外出打工。如今,成为“城里人”的杨桂艳,孩子在县城上学,她也获得了银穗社区扶贫专岗的工作,“加上平时在家制作蜡染,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杨桂艳逢人便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她搬出了大山,也搬离了贫困,过上了现在的新生活。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县5万多名贫困群众搬离了“穷窝”,给“贵州屋脊·夜郎故里”增添了一抹幸福的色彩。

疏通“神经末梢”,实现绿色“小康”

“要想富,先修路”。走进如今的赫章县村村寨寨,纵横交织的公路犹如末梢神经,把坐落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寨紧密连接,拧成了山区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如今,赫章县全县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通车里程达5920公里。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的深石山区里,一条条公路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松林坡乡半边街、塔土、喜鹊等村,硬化路打通了村寨发展的“命脉”,当地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4000亩香葱标准化基地,解决了当地500余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年务工收入1.8万元,为松林坡乡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兴发乡中营村,一幢幢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整齐排列,一家家“农家乐”分散其间,万寿菊、马鞭草、薰衣草铺陈的花海环绕村庄,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避暑度假……畅通的道路串联起了当地产业优势互补的精彩画卷。

今天的赫章,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经过30多年发展,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发展到了现在的77.21%,林地面积已达13700亩。”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介绍,“万亩林海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2万元,林业这一块的收入就占了百分之二十。”

海雀村的“蜕变”就是赫章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赫章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随着《赫章县林业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赫章县韭菜坪生态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陆续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逐步完善,赫章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法治轨道。

数据显示,赫章县自2016年开展“创园”和“创森”工作以来,绿地面积增加了192.9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增加了193.31公顷,新增公园绿地83.69公顷,成功获得“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五年来,赫章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实行林长制。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53.56%增加到2020年的60.24%。(李学友)

来源:毕节日报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