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禾丰乡:“全面共治”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2021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更是禾丰乡进入至关重要、大有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而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战。
如何能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让我们走进禾丰乡一探究竟。
穿洞村党建引领提升三感的幸福密码“333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禾丰乡科学谋划、多措并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五治”工作,把“五治”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狠抓美丽乡村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一批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切实把民生实事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落实“全面共治”。
禾丰乡作为开阳县“五治”工作示范试点,抓住机遇,迅速召开“五治”工作示范试点启动动员会,采用五个宣传打基础、六本台账盘家底、七个主动强效率的“五六七”工作法,吹响农村“五治”攻坚行动号角。
禾丰乡“五治”工作示范试点启动动员会。
走进禾丰乡,道路干净整洁,行道两侧绿树成荫,“蓝、绿、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依次有序摆放在辖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明德广场等重点区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禾丰乡明德广场的公共厕所。
据了解,禾丰乡坚持从源头减量,做到有效分类、干湿分离、规范运输、无害处理,促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当前禾丰乡购买的20套分类垃圾桶已全部分布辖区内各村(社区)重点场所,配备保洁员30名,设置垃圾收集点117个,配置垃圾收运车10辆,形成户投——村收——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闭环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大力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短板,并激发群众从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实现共治共享。”乡党委书记王小江介绍道。
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红黑榜。
让村民有水喝,更要喝好水。禾丰乡始终将水利工程作为重大发展和重大民生任务来抓,精准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近年来,禾丰乡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3个,投资2.8亿元的山口河水库大坝封顶,核桃坪千人饮水工程完成投用,农村供水保障率达100%。
农村安全饮水解决了,禾丰乡便在生活污水排放上卯足了劲,集中力量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排放问题,辖区各村(社区)逐步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好村寨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将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
绿油油的底窝坝风景优美。
不仅如此,对农村居民住房刚需,严格依法按程序审批,严格监管,统一建筑风貌,保护好“千年水东,秀美禾丰”的村寨风貌。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手段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从根本上遏制、杜绝违建行为,全面开展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规范行动,努力把村寨变成景点。“禾丰乡辖内大部分建筑也都保持着‘外古内雅’的建筑风格,外面符合我们当地的建筑基底,内部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让游客进去有明显的反差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迪介绍道。
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禾丰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解决好“小厕所、大民生”的问题。全面开展“问题厕所”整改,科学精准把握改造标准,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广泛动员辖区村(居)民,积极参与“治厕”行动,激发村民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村监事会成员的作用,引导和监督农村“治厕”行动和环境治理工作,提升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目前,禾丰乡“厕所革命”投入200余万元,完成问题厕所整治,改厕1089户,受益群众3492人,辖区内旅游沿线共有公共厕所32座,已全部投入使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农村乱办酒席的歪风陋习,禾丰乡紧紧盯住治陋习和治家风,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建立“一约一榜三会”的运行机制,坚决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重点整治乱办滥办酒席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促进社风民风持续改善。
同时,成立禾丰乡“治风”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建立“治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创新开展新闻宣传、理论宣讲、网络传播、文艺巡演等活动,推动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宣传进学校、进村寨等重点区域,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全乡上下围绕婚丧喜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宣传教育、劝导引导、建章立制、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举报查处等形式共同参与婚丧事宜整治。
“脏乱差”到“净畅美”,禾丰乡这片热土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图/文 李嘉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