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印江视窗>>头条

党旗飘扬!市民“点单” 干部“跑腿”

印江“四个融合”全域推动城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2021年12月15日12:41 |
小字号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了切实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基层各个组织、各项组织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把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精准服务辖区群众,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旗在城市基层高高飘扬,全面形成了条块结合、互动融合、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域推动城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抓组织融合 让条条块块结合更紧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需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联动思维,在上下融合、条块融合、互动融合上下真功夫,共筑城市基层党建“同心圆”。突出上下融合。建立城市基层党建“3+1”联动工作机制,“3”即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县委每半年听取1次成员单位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破解城市基层党建难题、协调解决街道上报困难问题。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党建联席会议,会商解决辖区内重难点问题,共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同时,下派街道优秀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督促指导社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即建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坚持每月组织召开社区居民议事会,邀请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民警、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参加,共商共办社区事务,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召开县、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8场,通过社区居民议事会和三级党建联席会解决城市管理服务和社会治理问题136件。突出条块融合。实行14名党员县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城市社区制度,坚持每季度带队深入联系社区调研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利用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双报到”制度,组织全县106个部门单位党组织以及140个在城区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到14个社区报到服务,参与共驻共建,并落实由1个综合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驻区单位、派驻单位的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截至目前,106个部门单位、140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已结成对子,务实开展“契约化”共建,推动产生“化学反应”。突出互动融合。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目标,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帮联单位、驻区单位、群团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主动打破“隔离墙”,共同推进以共建一支队伍、共办一次活动、共过一次组织生活、互相开放一个场所、互相通报一次情况、互提一条意见建议为内容的“六个一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建起党建工作联抓、公益活动联办、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卫生环境联管、社会治安联防“六联共建”区域化城市党建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4支专职服务社区队伍,共同开展29次党建活动,联合举办65次公益活动。

抓活动融合 让党群干群感情更浓

充分发挥各领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搭建党群干群公益活动平台,共同打造和谐、幸福、宜居“大家庭”。抓实“社区一家亲”活动。社区每月坚持开展1次以上“社区一家亲”公益活动,由社区党组织确定公益活动内容,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认领,每次公益服务活动坚持机关在职党员、社区党员和居民共同参与,由党员做给群众看变为带着群众一起干。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社区一家亲”活动150余场次,共有250余个党组织参与,带动机关在职党员、社区党员、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1000余件。抓实在职党员“四个一”志愿活动。深化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四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即认领1个社区服务项目、联系1户社区群众、参加1次集中活动、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街道联合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4200余人次,认领社区服务项目210个,联系社区群众1.1万余户,提出合理化建议1000余条,开展志愿服务210余场次,惠及居民1万余户。抓实社区“党员奉献日”活动。立足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结合每月8号的“支部活动日”,县直机关党组织轮流安排到社区上1次党课,采取单行或组团方式与社区党组织共过组织生活、共同开展“党员奉献日”。同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共同认领居民服务需求,从而增进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居民之间的感情。今年以来,各单位、非公党组织到社区上党课126次,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170余场次,认领居民群众服务需求1100余项。

抓服务融合 让居民需求对接更畅

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下沉部门资源、放大社会资源,实现辖区单位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建立服务清单。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制度,社区党组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社区群众服务需求,梳理汇总形成服务需求清单;县直机关工委通过调查摸底,梳理各级各单位现有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建立资源清单;街道党工委将社区服务需求与驻区单位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对接,组织机关事业单位认领,形成共驻共建项目清单,推动形成居民点单、社区分单、街道派单、单位领单的工作运行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居民“订单”1200件,驻区单位、派驻单位认领办结1124件,办结率93.67%,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打造服务品牌。各社区紧紧围绕“务实、可持续、居民满意”的原则,对接社区居民群众服务需求,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服务品牌。如城北社区、兴民社区针对双职工子女和留守未成年人放学无人带、作业无人辅导等问题,联合团县委打造“四点半课堂”,切实解决社区广大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又如城南社区针对辖区内空巢老人与高龄老人多这一情况,组建社区“爱心服务队”,组织社区党员群众为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门铃、检修家电,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上门义诊等,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平台。针对街道社区服务手段单一、社区居民办事不够便捷等问题,创新设立为民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党建”模式,建立“共驻共建微信群”,整合相关部门联合入驻微信群,对涉及本部门的问题及时在微信群内认领,通过组团式服务,打通“诉求表达—协调处置—问题解决—情况反馈”的全过程链条,提高解决群众居民问题的时效性。以及通过网格员将社保、医疗救助等业务服务下沉,由“一厅式”办理模式转变为“网格式”办理模式,针对办理流程简单、提供资料较少的办理事项,只需居民拨打平台热线,就有网格员上门办理,让群众充分享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便捷。目前,通过“共驻共建微信群”“网格式”模式办理便民事项303件,满意率100%。

抓治理融合 让共治共享成效更优

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共治+联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综合配套、有机衔接的共治共享新机制。强化三级共治。在县级层面,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统筹、协调、指导职能,明确对街道、社区无法解决的事项及时进行受理、交办或督办,贯通三级服务体系,共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街道层面,优选下派14名年轻干部到社区工作,让社区有更多精力、更多人手为居民办实事,同时完善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将在街道的办事机构整合进办事大厅,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层面,进一步管好用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开展社区事务清理,严格落实部门下沉事务准入制度,着力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让社区腾出更多精力为老百姓办实事。推进网格联治。将全县14个社区划分为97个网格,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楼栋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每个网格上明确1名网格长,配备 1—2名党员作为网格员,明确网格内社区干部、民警、城管等力量均要承担治理任务,结合其工作性质,明确不同工作职责,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员、一岗多责”。今年以来,在网格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起,解决涉及居民生产生活问题200余件,“民转刑”案件下降率达30%。引导群众自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指导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自治社团章程等规范制度。推广“大事政府办、小事协商办、私事自己办”三事分流工作法,由社区党组织对群众反映事项统一进行研判。目前,14个社区皆已制定了居民公约,累计召开警民恳谈会21场、物业服务通气会12场,收集意见建议312条,社区居民通过协商合力解决了小区高空抛物、路灯不亮、工地建设噪音扰民等居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197件。(杨华莎)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