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碧江视窗>>时政要闻

碧江:党建引领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1年12月03日09:45 |
小字号

近年来,碧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技能人才队伍为落脚点,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关键,以强化乡风文明治理为突破口,激活美丽乡村“源动力”。

抓基层、打基础,战斗堡垒坚不可摧

围绕“基本组织设置、基本队伍建设、基本制度运行、基本任务落实、基本保障配套”五个规范化要求,稳步推进59个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验收,占比100%。对2021年排查识别的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一村一方案”,逐一进行整顿销号。围绕“分类创建、重点打造、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创建思路,在农村、城市、国企等领域创建33个区级党建示范点,不断深化和拓展党建的内涵和外延。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积极推行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村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支书59名。出台《关于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组建42个驻村工作队,选派139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下沉农村一线,安排153名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实现一村(社区)有1名以上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目标,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搭平台、抓培训,队伍建设更加有力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等方式,累计开展职业农民、新型农业发展带头人等农村各类人才科技培训2157人次。持续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及区内农技人员作用,鼓励支持15名科技特派员携带科技、信息、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要素,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知识、推广技术、创新创业,推动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积极联系对接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围绕新型工业、城镇规划、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成产学研基地47个。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教育平台资源,培训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75人次,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兴产业、谋发展,集体经济插翅腾飞

因地制宜构建以油茶、食用菌产业为引领,果蔬、生态畜牧、中药材产业为支撑,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研发、种苗等环节发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利益融合。在滑石、和平、川硐、坝黄等地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碧江现代农业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充分利用锦江沿岸自然风光等资源,探索打造锦江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带,谋划包装13个农旅项目、确定13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串珠成线、连块成带,推动农旅产业集群化发展。

出台《碧江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管理与使用暂行办法》《碧江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资源,分别对34个贫困村按100万元/村、36个建制村(非贫困村)30万元/村的标准发展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村社合一”示范点28个,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5万元/年以上的村(社区)有50个、占比84.7%。

强引领、聚合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印发《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村(居)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一约两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强化制度约束等多种措施,全区9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6个村(社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村规民约示范村。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实行月督导、月调度、季推进、年考核制度,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有效整治。目前,“五有行政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占比达100%。

以驻村工作队为核心,统筹村支监三委等村级力量,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落地、督促监督、工作宣传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拼,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比学赶超、明争暗赛,建立“一元”约束和积分管理机制,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宣传和引导群众自主参与村寨环境整治,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撬动社会资金和项目下乡,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入强劲动力。(碧江区委组织部)

来源:碧江区政府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