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大方县绿塘乡延伸魔芋产业链

破碎土地焕生机

2021年12月03日08:24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冬日的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寒意,在大方县绿塘乡魔芋收获现场,采挖、分拣、装筐、销售,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魔芋上午挖出来,下午我们就卖给加工厂制作成魔芋精粉。”刚刚卖完魔芋的牛场社区村民杨华高兴地算着账:“今年的价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我家种了60亩,预计可以赚30万,这些钱我起码要打三年的工才能赚到!”

杨华,土生土长的绿塘乡牛场社区村民,在家种过地、在外打过工。2017年,返乡创业的杨华试着将魔芋规模化种植,从10亩到30亩再到60亩,魔芋连年长势喜人,并且大获丰收。作为全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华的成功,为正在苦苦寻求产业突围的绿塘乡带来了启发。

绿塘乡位于大方县西部,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土地破碎,90%为山地。受制于这样的地理条件,多年来,农民广种薄收,全乡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绿塘乡的海拔、降雨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土质都非常适合魔芋的生长。”绿塘乡副乡长李军说,解锁绿塘乡产业发展困境的“钥匙”,就是魔芋。

2019年,绿塘乡引进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在牛场社区集中连片种植了2000余亩魔芋。经测产,当年亩产达到4000公斤,按照当时每公斤7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毛收入高达28000余元,这样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绿塘乡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2020年,绿塘乡党委制定了全乡魔芋产业发展规划,将魔芋种植作为全乡主导产业发展。根据魔芋特性,农户们还以套种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模式,使经济效益倍增,打通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如今,绿塘乡的魔芋产业已达12500余亩,带动全乡1839户6633名村民实现增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种出好“丰”景,更要收获好“钱”景。绿塘乡还建成毕节市首条智能化、机械化魔芋脱水制种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并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

一条集魔芋育种、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确保绿塘乡芋农“种得了、销得出、见效益”。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魔芋,李军说,要不了多久,工人们就会将其进行分拣、清洗、切片、烘干,制作成魔芋精粉,销往福建、四川、重庆等地。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一户种植千余户种植,如今,小小魔芋成为绿塘乡群众讨论的热词。

发展产业是致富的根本之策。绿塘乡的地形地势,曾被认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产业,但如今,这里的人们将劣势转为发展优势,写出了一篇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今年全乡预估魔芋产量1万吨,产值40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扩大魔芋种植,发展到15000亩,努力打造‘万亩魔芋之乡’。”谈及全乡魔芋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李军信心满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刘悦)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