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社会传真

建得了牛舍 种得好饲草 养得了好牛

“全能人才”养牛记

2021年11月12日08:34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威宁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云侠 罗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立冬过后,气温骤降,雨雾弥漫在山间。

在威宁自治县大街乡海拔2240米的山顶,一头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用雾蓝色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这里的牛,全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而来的,主打高端市场。”这几天,大街乡飞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圈舍里添了几头小牛崽,合作社负责人丁元凤的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这些牛,寄托着包括丁元凤在内的4个山东养牛人和303个村民股东的致富希望。

2019年,山东人丁元凤带着3位同乡来到大街乡,加入了大街乡飞隆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今年58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就想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丁元凤家里开着食品公司,前几年从山东省来到贵州省大街乡收购松子、核桃等坚果。这期间,萌生了在大街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养牛场只有62头牛,规模太小。”几位山东养牛人经过一番考察,认为威宁的气温环境适合养牛,更难得的是一年四季几乎都可以繁育。环境适合,技术也有保障,4位养牛人计划把养殖规模扩大,“产业做大,才能带动一方发展。”

这一想法与大街乡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于是,该乡通过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脱贫户共303户入股合作社,一方面壮大合作社养牛规模,一方面也让入股群众有一份固定的分红收入。

经过3年的发展,合作社建起了6座养牛大棚,存栏600余头安格斯牛。

“3个工人都是养牛的好手,养的牛个个毛色光滑透亮。经过测算,我们繁育的小牛存活率都在95%以上,在业内数一数二。”丁元凤说。

从盖棚到养牛到给牛做防疫,4个养牛人都亲力亲为,大街乡政府的工作员称他们“个个都是建得了房,养得好牛,烧得好饭的全能人才”。

2020年,合作社分红近30万元。搬迁户熊清全用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入股了合作社,“每年分红540元,3年为一期,到期以后,我还要继续入股。”熊清全说。

“我们的目标是母牛存栏2000头,年出栏1700头左右。”丁元凤说,今年合作社联合起周边的大街、大松等6个村,以村集体预交少部分定金的方式为每个村提供15头能繁母牛,并提供技术支持和高于市场价保底回收,扶他们一把,壮大村集体经济。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草料的需求量也更大了,今年做青贮饲料期间,务工工资就发出去十多万元。合作社又有了发展青贮饲料的新想法。“养牛场发展到2000头时,每年需要4000吨青贮饲料,村民可以通过种植饲草和务工取得更多收入。”丁元凤说,青贮饲料不仅让土地得以升值,大量的牛粪可以做成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将更多群众吸纳到养牛产业链中来。

临近下午,雨停雾散,4个养牛人又背着手,在基地里看看这头,摸摸那头,牛儿“哞哞”回应着他们,叫声传遍山间。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