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水城视窗>>水城要闻

水城区尖山街道茨冲村村民陆从英:

让茨冲豆腐走得更远

2021年10月26日09:01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满身的豆香,满眼的豆腐。”我叫陆从英,今年58岁,我和豆腐打了40年的交道,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我和豆腐的缘分。

我是水城区尖山街道茨冲村人,我们村做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因为茨冲村的山泉水里富含人体所需的锶、钙等矿物质,做出来的豆腐闻之清香,尝之味美,价格又很低廉,逐渐成了水城人餐桌上的日常食品。

在茨冲村里,有许多人家以做豆腐为生,我们家也是其中之一。正所谓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跟着父母早早起床做豆腐,耳濡目染下,我10来岁就完全学会了做豆腐的技巧,17岁那年我正式从父辈手里接过做豆腐的作坊。23岁时,我结了婚,婚后我和丈夫分工明确,我专门在家做豆腐,丈夫就背着做好的豆腐走街串巷去卖。

起初,做豆腐是全手工,我一天只能做出40斤左右的豆腐,因为交通不便,丈夫都是背着豆腐,沿路走到附近的乡镇售卖。由于一开始名气不显,时不时豆腐会剩下一点卖不完,我绝不会留着第二天再卖,我总感觉做豆腐做的是良心,和做人一样,必须做放心豆腐,良心豆腐,要不然对不起顾客。渐渐的,我做的豆腐有了名气,一般到中午,40斤豆腐就全部售卖一空。做豆腐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但我心里很满足,靠着我们夫妻俩的双手和传统手艺做出来的一块块豆腐,养育了一双儿女。

20世纪90年代,机械设备逐渐进入到制作豆腐的工序,看到大家都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了产量,我也购买了磨浆的设备,此外,点豆腐和压豆腐两部分我还是坚持手工,我觉得手工更能保证豆腐的口感。最费时间的磨浆环节有了效率,我每天能做出600斤左右的豆腐。丈夫也轻松了很多,他买了电动车,每天按照订单挨家挨户送货上门。

相比于现如今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现代工艺,用传统方法制作豆腐,费时费工,挣得也不多,但我还是想把这传统手艺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吃到记忆中的茨冲豆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整理)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