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民族大学>>民大新闻资讯

叶成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百姓装进心中

2021年10月13日11:2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民大红心”系列报道,重点展示学校基层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启迪广大师生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在不断前行中汲取奋斗的智慧和力量。

从繁华都市走到偏远山村,从高校教授到驻村书记,不管工作岗位和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克己奉公、服务群众,在脱贫攻坚一线勇挑重担、做百姓的“贴心人”。他,就是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叶成勇。

入户调查群众生活情况。

“作为一个考古学与历史学学者,我们不仅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更应该推动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实现现实转化,惠及广大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叶成勇说。为了助力当地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叶成勇在担任镇远县金堡镇辽家坳村第一书记的3年多时间里,在母校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加强党建教育、落实项目建设、推动基层社会良性运行等多措并举,让昔日的贫困村彻底变了样。

走村入户 倾听群众心声

田间地头有他挥舞铁锹的身影,施工现场有他踩过路基的脚印,群众家里有他讲解政策的细语……在辽家坳村提起叶成勇,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总是背着一个黑色斜挎包,通过走村入户与老百姓聊家常、谈家事,倾听百姓心声。

与干部一起慰问困难群众。

“驻村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村情,只有深入到村民生活中,与村民交心,同心同向,才能了解贫困的症结所在,实现‘对症下药’。”叶成勇说。为此,还没来得及适应,初到辽家坳村的他就迅速转变角色,经常和村民们一起打谷子、摘玉米、挖洋芋、上山割草,努力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融入村民的劳动。

人民群众相关的事情主动办,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认真办,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从速办,对造福于民的事情积极办……走访中,叶成勇不仅迅速了解了全村457户村民的基本情况,还帮助村民解决了很多急愁难盼的事情,因此获得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叶成勇深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辽家坳村要彻底改变贫困,就要找准痛点,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先导作用,通过教育改变村民的生活现状。

带领学生调查乡村民族历史文化。

叶成勇坦言,由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当地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被迫留守家中,家庭教育缺失,加之学校的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教学器材不完善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为此,他开始多方筹集资金,为孩子们建多媒体教室,增设篮球板、乒乓球台等课后娱乐设施。

与此同时,叶成勇还邀请贵州民族大学艺术团学生为学生们表演节目,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找来大学生为孩子补课、开阔学生们的眼界,闲暇时为学生辅导功课,并为学生购置校服……

为了确保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叶成勇还重点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深入走访辍学儿童,了解其家庭情况、辍学原因,悉心将其劝返校园。此外,还对当地成绩优秀的孩子进行了爱心资助。

扶贫扶志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里

“脱贫不只是完成人均年收入3535元的经济标准,内在意识和精神面貌的脱贫至关重要。”扶贫工作期间,叶成勇发现,经过农村环境整治,虽然乡村的环境变好了,但村民的精神生活却很缺乏。

了解村民的民间信仰习俗。

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活动,叶成勇自己拿出1000元,组织当地群众举办文娱活动,期间,大家唱山歌、跳广场舞、篮球比赛、拔河等,极大提升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不过,叶成勇坚定地认为,简单的走访和组织活动,虽然能够及时发现群众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但由于缺少对社情民意的系统研究,很难寻找到当地致贫根源,以及进一步激发起大家通过艰苦奋斗改变现状的精神动力。

为了实现对辽家坳村的系统性研究,叶成勇暗下决定,带着学生深入走访调研,发掘出乡村文化的优质内容。他邀请同事一起指导学生,经过三年努力,最终撰写了15万字的《辽家坳村寨志》。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导研究生进行长达近半年的持续调查研究,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经过修改后,以《互动与整合:镇远县辽家坳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为名,于2021年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助力了当地扶贫干部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民风,深入发扬和培育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自觉、自信,同时也为贵州民族大学在地方乡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增添了新的成果。

清明节与村民叙家谱中的家训。

“记录传统节日和民间特有的议事仪式,既有实质的意义又能凝聚人心。”叶成勇认为,《辽家坳村寨志》和《互动与整合:镇远县辽家坳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就是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来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把科研做到了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了脱贫攻坚的大地上,把学问写进了贫困群众心坎里。

如今,辽家坳村早已成功脱贫摘帽,如何走向乡村振兴,叶成勇认为,必须始终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通过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源头活水”,让山村更美起来,群众腰包更鼓起来,让更多人看到新时代农民的新风采。(文/陶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