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玉屏视窗>>政务要闻

玉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1年09月24日12:14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边子香正带领梅香猪散步。李平摄
边子香正带领梅香猪散步。李平摄

一条条组组通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像玉带一样延伸到侗乡的每一个角落;一幢幢白墙红瓦的民居鳞次栉比,像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侗乡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时下,奔走在侗乡大地上,一幅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的十九大以来,玉屏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致富这个关键,加快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奋力在打造乡村振兴的玉屏样板。

着眼“源头核心” 聚力强化主导产业

近年来,玉屏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以油茶、精品水果、生猪养殖、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按照“提质一产、壮大二产、培养三产”的思路,立足优势、提前谋划,把四大主导产业做成品牌产业、精品产业、支柱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玉屏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油茶就已成为玉屏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之一,到1958年,全县油茶育林面积达18万亩,成为贵州省当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份,因此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中国油茶之乡”称号,2014年“玉屏茶油”更是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此外,玉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发展油茶产业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的特色产业,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立“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油茶创新利用中心”等科研平台,对茶油加工工艺、油茶新产品研发、油茶选育等进行科学研究,使油茶产业焕发了新生机,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玉屏人并不满足于油茶产业带来的“甜头”,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太子参、鹿茸菇等经济作物,不仅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林地产出率,还有效改善了林地环境,培肥地力,实现经济效益翻几翻。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支书的姚敦科说,“我们从2020年年前开始种植鹿茸菇,现在已经种植了200多亩,预计到三月底之前要种上1000多亩,只要我们好好管护,县里的扶投公司负责回收,不愁销路。”

“油茶林栽种菌子,我们的益处很大,远的不说,仅说来这里务工,就可以帮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增加一些收入。”朱家场镇谢桥村村民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一边说,全面推广“油茶+”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药等“短平快”产业,合理利用空间。

林下套种模式既维持了原有产业的健康发展,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减少了油茶种植前期没有收益的经济压力,让每年的土地租金、施肥、除虫等各项开支都有了保障,提高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效益,更能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油茶+”模式将继续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助推玉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了油茶产业这个“香饽饽”,玉屏县外出务工的人逐渐减少,不少村民在自己的家门口揽起了活,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民姚茂成便是其中一个。姚茂成开心地说,“我现在把自己家里面的油茶树租给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我们夫妻两个人又在这里务工,每年能得到四五万元的收益。”

截至目前,玉屏县共种植油茶22万亩,并全面推广“油茶+”套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6460亩农作物;共种植黄桃2.3万亩,其中1.6万亩进入盛产期;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6210万棒,共采收2.678万吨;全县生猪存栏全县生猪存栏13.61万头,出栏11.84万头,同比增长18.27%,并引导全县215户规模生猪养殖大户积极投入生产。

着眼“农田基础” 聚力做优坝区产业

近日,村民们正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洞坪村蔬菜基地里忙的不亦乐乎,他们忙着给基地里栽种的蔬菜除草、遮阴、翻新土壤。

“我们洞坪村蔬菜坝区共598亩,种植了花椰菜、莲花白、莲藕、反季节黄瓜等蔬菜,共覆盖全村52户脱贫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坝区每年年产值达到700元万左右,亩产达到12000元以上。”新店镇洞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水说。

不仅是新店镇洞坪村,玉屏还在县内18个300亩以上坝区发展了辣椒、西瓜、西蓝花等多种农作物,坝区覆盖周围农户达21795人,带动了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为做好坝区产业,玉屏侗族自治县还成立了供农和拥军2家合作社,培养了5户农机大户,满足了全县粮食作物生产的耕、播、防、收机械化作业,形成了覆盖全县、辐射周边的作业服务能力。

2019年3月,玉屏县供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后,通过流转土地,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坝区产业种植,解决了大量耕地闲置的问题,在机械化耕种的同时,又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发展了沙水坪、洞坪、彰寨、五里桥等4个坝区,流转土地达900余亩,发展了西兰花、优质水稻、西瓜、辣椒、七彩鸡养殖等多个产业。2020年产值达70余万元,惠及100余名农户。

同时,玉屏县供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大批的职业农民,锻炼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做优坝区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农机合作社里的每个农机手以2万元以上入股,股金只能转让不能退股,强化了群众的利益联结,增强了社员的责任感。在合作社内开旋耕机耕地的工作人员申江涛说:“我在合作社上班,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能挣到4000多元以上。”

2020年9月,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玉屏县内种植的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和发芽情况。为抓住有利时机,抢收抢种,县供农农机农民合作社积极参与,调动合作社内各类农业机械,帮助农户最大程度减少粮食损失。

自该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为群众耕地18000余亩,收购稻谷6000余亩,喷洒农药化肥1300余亩,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服务范围涵盖玉屏、万山、松桃、岑巩等周边区县。

着眼“一点一带” 聚力做好试点示范

“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家的庭院最美丽”,笔者刚走进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就看见村里面举办“最美庭院”的创建比赛,村民们都铆足了劲,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装扮的漂漂亮亮。

郭家湾村村民吴桂珍说,“村里发生了很多变化,路通了,家家户户更卫生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容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不仅如此,郭家湾村还实施了农村厕所粪污治理,高标准农田项目、厕所改造、冷库建设、水稻选优品种及特色油菜种植等项目,曾经的撂荒地、闲置地、荒山坡,现在被绿色稻苗、精品水果等高效农业全覆盖,既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又优化了郭家湾村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玉屏县按照“县级统筹、部门主抓、乡镇主推、群众主体”工作思路和保持特色风貌、安全实用原则,以村民意愿为落脚点,加大投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一维四改五化”工程,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聘请脱贫户为主的村民,担任村级护林员、护河员、护路员、保洁员、协调员“五员”,管理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卫生,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结合“农村垃圾兑换”试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联动处理模式,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玉屏县出台了乡村振兴人局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立足美、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工作要求,高效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做到彻底清洁、常态清洁。同时,还创新开展“最美社区”“最美庭院”“最美玉屏人”等“玉见·最美”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营造爱护环境卫生、建设美好家园的文明新风尚,稳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早,在皂角坪街道瓮阳村瓮阳铺组的梅香跑山猪养殖场里,边子香打开了圈舍的大门,把梅香猪赶往山坡放养,一时间松树林里、桃林间满是梅香猪的身影。

据悉,该养殖项目建设于2020年7月,项目以“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并采取“73”模式与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即利润的70%作为村里建档立卡户的产业扶贫“10113”分红,3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户可增收2400元。

梅香跑山猪养殖项目只是瓮阳村发展的产业之一。瓮阳村还依托本村的自然优势,先后发展起了黄桃、草莓、蔬菜等产业。

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2018年,朱家场镇混寨村立足村情,在产业培育和发展上花心思、下功夫,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谋划当地特色的黄桃产业。

杨德仙是混寨村黄桃种植者之一。2014年,杨德仙流转400余亩土地,种植了蟠桃、黄桃、李子等多种水果。2018年,杨德仙的水果种植基地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20年,杨德仙收获水果近20万斤。在她的带动下,该村还结合村情实际,建立了千亩水果基地,并充分利用临近茶花泉景区、青山冲水库等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了农旅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玉屏县围绕瓮阳、杨柳、混寨、桐木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按照“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产业示范带,引领多产业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徐雪、赵潇泽、杨璐)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