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瓮安视窗>>瓮安新闻

我的扶贫故事

这里有我太多的回忆

——瓮安县猴场镇大田坝村扶贫干部蒋树青

2021年08月10日15:29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我叫蒋树青,2017年10月,根据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的安排,我奔赴前线,来到了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驻村扶贫,迎战脱贫攻坚。

10月2日,根据驻村工作队的统一安排,我被安排到青池村的关岩、木生组。我与同事对木生、关岩组的全部农户进行了摸排登记,了解大家的生活生产情况以及住房、饮水等相关情况,从摸排的情况来看,让我记忆较深刻的有两件事。

瞿廷付户,他现在56岁了,一人户。因年幼时不幸患有疾病,现口齿不清,腿脚走路不便,家中也只有不到1亩的田土,生活艰难。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们及时向工作队上报,把该户纳入低保,对该户的住房进行了“金包银”改装,并为其安排公益性岗位。

但人心往往是不足的,在他人的诱导下,瞿廷付强烈要求我们给他新建厨房。当我听到时我是气不打一处出,但考虑到他的情况,我好好和他进行了沟通,对他说:“国家政策我们不能违背,只要我能帮助到你的,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你,你要信任我们……”

通过多次走访政策解释,他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胡搅蛮缠了,此后,还和我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因后期工作队的调整,我不再是木生、关岩组的网格员,但瞿廷付时常和我联系,“小蒋,今天我钓到了鱼,你来家里面吃饭哈!”瞿廷付口齿不清地说道,这是我驻村以来听到的最让人感动的话语了。

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好,他哪能不动容。

另一件事是关岩组的饮水问题。关岩组地处青池村最边缘的村组,与黄平县接壤,虽是崇山峻岭,但一到热天就容易缺水。了解到情况后,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了群众会,群众对这个事是很支持的,但寻找水源点,是困扰村民多年的一个难题。后经排查,最理想的有两个水源点,一是位于松坪村的一处水源,另一处是相邻组木生组的水源点,距离太远、施工困难、花费较大以及两个相邻的村民组由于一些原因产生的矛盾等因素,让施工一度被阻碍……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木生组的村民组组长以及意见较大的几户农户,与他们好好沟通,宣讲国家现行的相关政策,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立即组织群众开挖沟渠,掩埋水管。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关岩组村民的难题,村民们也乐开了花。

经过三年多的驻村工作,我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也与战友们建立了最深刻的战友情。

我清晰地记得,每晚10点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任务作安排;

我清晰地记得,每年冬天,我们不畏寒冷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去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来回10多公里的山路,走到村驻地天已黑;

我清晰地记得,过年前两天我们还在为举办村运动会忙个不停,为解决村民矛盾深夜上门调解;

我清晰地记得,同事们因压力过大,情绪失控放声大哭过后,又默默回到岗位坚持工作;

驻村这些年来,有太多的事难以忘怀。43位战友齐心协力,三年汗水终浇灌出幸福花朵,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砺,我收获颇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增进才干,在锻炼中增加知识、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讲述人 蒋树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整理)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