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红色作底 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1934年5月,红三军由重庆彭水西渡乌江进入黔东,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并选举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开创了苏维埃红色政权。
今年来,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坚持“红色作底”,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红色作底”释放“红色生产力”
沿河县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依托全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品牌优势,充分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全县红色资源丰富、集中、极具特色和教育意义的地方。
谯家镇红色教育基地。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学校纷纷前往长征村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参观等方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据统计,共有6万余人次到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开展红色革命教育。通过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直接辐射谯家镇农娱产业迅速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乡村振兴新的动力引擎。
省自然资源厅来沿调研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省自然资源厅来沿调研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今年6月,谯家镇长征村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县组织部门匹配党费共计60万元,用于打造长征村、白石溪村阵地建设,指导村级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红色作底”筑牢“红色凝聚力”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担当实干的党员干部队伍,而党建恰恰是激活这股力量的“金钥匙”。
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既注重源于“红”、体现“红”,更注重传承“红”、激活“红”,通过用红色文化烘托红色精神,以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沿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到长征村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指导工作。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目前,沿河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指挥部,组建5名县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建立“五个一”联系包保机制,成立3个工作专班,下派9名驻村工作队员,从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单位选派10名“红村小分队”成员,明确4名红色讲解员,依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组建2支“红色志愿服务队”。
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调度会。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调度会。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座谈会。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创新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基层党支部成为群众身边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红色作底”增强“红色发展力”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沿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长征村、白石溪村以铭记革命光辉历史、传承红色记忆、讲好革命故事为主线,创新“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按照“三个坚持”的原则进行项目资金整合,即坚持专项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进行资金的梳理整合,做好政策与项目资源的结合文章,共计整合8家单位20个项目,涉及资金4544万元。
长征村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沿河县委组织部供图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从淇滩镇沙坨社区至谯家镇长征村土地湾公路沿线移栽20余万株红籽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初步规划30亩土地小叶桢楠和金丝皇菊产业发展项目,已完成原红军干部培训所排险修缮工程、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改陈布展工程,加快推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把试点村建成基层党建示范村、红色教育先锋村、集体经济领衔村、乡村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今的长征村和白石溪村,全面依托红色文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红色产业,以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加油干、过硬作风过硬本领有效干、团结一心合作共事共同干的精气神,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图/文 杨斌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