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走进乡村看小康——

七星关区对坡镇: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构建幸福美丽乡村

2021年08月04日16:49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群众用着清澈透明的水。

青瓦白墙,木色客栈,白色马路,盏盏路灯……走进七星关区对坡镇法泥村,静谧而美好。阳光下,池塘里鱼儿跳跃,湖面碧波荡漾,让人倍感舒适。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法泥村风景独好,“生态美”三个红色大字屹立在群山中,无不彰显着法泥村对自然的敬畏。

“以前处处是茅草房,现在家家都是新房子和宽敞院坝。”回想多年前的法泥村旧貌,法泥村党支部副支书周真顺敞开了话匣子,“下雨天走路带泥,挽着裤腿走能溅一身。路不好,人难走,更别提发展了。”

如今,在各项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法泥村完成了通村通组路道路硬化,宽阔平坦的马路直接修到村民家门口,建造出了一条条充满希望的“小康大道”。

除了路,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广场走廊,夜晚,法泥村不仅星光熠熠,许多晚归人更有灯光相伴。“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法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周真顺说,有了路,村里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旅游观光,给法泥带来了无限生机。

法泥村一景。

在法泥村,一个个中小型木屋依山而建,成为了当地标志性建筑群。“去年,我们把这片农家客栈承包出去,每年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其他基础建设。”周真顺说。

为扩大村集体经济积累,法泥村依托当地地理优势,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8.67x105平方米刺梨,3.33x105平方米天麻,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务工就业渠道。“每年在村里的组织下我们都会去刺梨地里除草、采摘刺梨,每天80元钱,出不了远门,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就是幸福的事。”法泥村村民陈祖飞说。

除了产业兴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外,一项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让许多法泥村人走出大山,走向了新生活。

法泥村鸭子塘组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水电不通,是个实实在在的山坳坳。74岁的杨家喜从爷爷那一代就居住在鸭子塘,住了三代人,加起来有100年有余。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杨家喜老人一家带来了希望,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带着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杨家喜带着全家7口人举家搬迁至法泥村小康大道,就此告别了“困住”几代人的大山。

“搬下来什么都方便,有水有电,路好走,家门口还有小广场,比起高山里的日子,这才叫生活。”杨家喜感慨万分。

法泥村一景。

走在法泥村小康大道上,一个个平房整齐排列,一盏盏路灯坐落有致,人们享受着生活的便利,看着水管里流淌出来的清泉,望着远方绵绵大山,脚踩大道,美丽的乡村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吸引着远方客人。

好风景来源自然,然而好习惯却来自人本身。近年来,法泥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组织村民对居住院落、房前屋后进行垃圾清理,在重要路段设立垃圾桶,集中归类、处理垃圾,并增派保洁员,定期打扫。同时,按照绿色、生态、无公害的要求,法泥村走生态休闲发展之路,不断完善景观体系、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为宗旨,以满足政府、游客、村民不同需求为目标,通过功能细化、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布置、绿化设计及村庄风貌改造等手段,营造特色景观体系、完善功能配套,不断优化当地居住条件。

在各方的支持下,法泥村修建了山体公园旅游公路3.8公里,观景亭2个,停车场3个,文化广场2个,文化长廊4个,休闲凉亭6个,公厕4个,准五星农家乐1个,标准化垂钓鱼塘1个,基础不断夯实,满足着群众精神需求。

优美的自然风景、浓厚的文化底蕴、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渐渐成为了法泥村拓展产业发展的重要“底牌”和发展优势。

现阶段,法泥村整体条件趋近完善,周真顺介绍,法泥村将继续利用自然风光,因地制宜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用心努力,朝着乡村旅游、田园综合示范的发展前景大步迈进,给当地群众建造一个美丽宜居生态的美丽新农村,真真正正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图/文 韩园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