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水美贵州>>头条新闻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访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樊新中

2021年08月03日10:59 |
小字号

滴滴清水,家国情怀。水是生态之基,贵州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生态文明新时代》期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樊新中。

优化空间配置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记者:贵州地处西南腹地,还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有什么样的水情特征?

樊新中: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雨丰沛,水资源总量达到1062亿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蓄水保水能力差,水资源利用率低。贵州又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和丘陵占了全省面积的92.5%,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形成了“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的省情水情特征,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成了制约贵州发展的主要矛盾。

记者:针对这些矛盾,贵州如何破解?

樊新中:“十二五”以来,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贵州持续加大水利投入,相继启动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以及“市州有大型、县县有中型、乡乡有稳定水源”战略、“水网会战”“百库大会战”等行动,累计投入水利资金3103亿元,年均投入达到300亿元,水利投入居全国前列。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建成并实现向贵阳通水,为黔中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开工建设了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等497座骨干水源工程,马岭等一大批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截至2021年5月,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从“十一五”末的92亿立方米提升到129.58亿立方米。

构建完善机制 创新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

记者:我们注意到,贵州河湖长制连续三年获国务院表彰,请问贵州是如何开展河湖长制工作的?

樊新中:2017年以来,我们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守好“两江”生态责任地。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重大战略决策后,贵州省迅速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总体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制,首创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构建起全域河湖组织保障体系。每年6月18日“贵州生态日”前后,省级总河长带头深入一线调研视察,现场解决河湖管理问题。在省级总河长的带领下,各级河湖长不定期开展巡河活动,现场解决问题。

为破解省界河湖治理难题。我省与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5省(市、区)河长制办公室签订了《跨省河湖联动机制协议》等,协同处理省界河湖疑似水污染问题;率先在全国探索“互派河长”机制,解决跨区域河湖治理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开展省市县三级河湖长、检察长“两长”护河行动,贵州还有近10万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志愿者和河湖巡查保洁员参与到河湖监督、巡查和保洁等保护河湖行动中,有效破解河湖保护“上下不同心、两岸不同行、内外不一致”等难题。

记者:您此前提到,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请问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樊新中:我们全面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与民间两手发力,坚持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并重,坚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水土保持项目推进奖惩机制;开展水土保持专项行动,建立起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实现水土保持“一张图”应用、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生产项目实现“天地一体化”监管;实行考核问责、竞争立项、先建后补机制,调动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推行大户流转土地、整合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引导公司或村民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参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出贵定茶园、龙里示范园、普定示范园等科技成果,探索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贵州经验。

强化系统保护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记者:请问在水生态保护上,贵州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又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樊新中: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守好“两江”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立法保护力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力推进水资源监管与水环境治理。相继出台《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贵州省节约用水条例》《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将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治理修复纳入法治化轨道。完成14条省管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以及乌江、沅江、都柳江等八大流域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积极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划定,将2025年、2030年地下水用水总量分解到县级行政区。严格“管住用水”,积极推进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整改,累计核查26847个取水工程(设施),登记10121个取水项目。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和取水许可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障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

积极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建立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月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定期监测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同时组织对180个年取水5万方以上的地下水取用水户开展在线监测。

成功创建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3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验收。截至2020年,册亨、清镇、平坝等12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

全面加强江河湖库生态治理与保护,大力实施水系连通、生态河道、农村河塘沟渠综合整治、排污口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以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治理修复、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助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助攻乡村振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再出新绩。(黄 锋)  

来源:贵州省水利厅官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