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社会传真

江口县民和镇:“点线面”结合,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07月30日08:54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口县民和镇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以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

找准“需求点”,缓解“痛点”问题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的水终于又回来了。”望着汩汩冒出、清澈干净的水,兴栏村栏杆组村民丁仁义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年3月,兴栏村栏杆组饮用水池因多年失修无法正常蓄水,饮水困难成为了栏杆组近500名村民最头痛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群众用水难的问题,民和镇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主动对接县水务局,联合镇水务站等部门协调解决兴栏村饮水难问题。经多次勘察与多方协调,截至目前,兴栏村通过全面维护加固原蓄水池,保障村民用水正常、不断流,人饮安全有了保障。

兴栏村群众正在取水。

民和镇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聚焦历史遗留、山林土地、项目建设、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问题,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依托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党员先锋队等群体,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问题40余起,并联合多部门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处等工作,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切实将群众诉求回应在家门口。

融合“连接线”,疏通“堵点”问题

近年来,民和镇充分立足于本镇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一药,一果,一湖,一林,一茶,一山”为引擎,大力发展中药材淫羊藿、黄精、缬草、罗汉果、生态茶等产业,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贵州江口泰康特色农业有限公司、茂黔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入驻民和,为民和带来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劳务就业方面的问题。

黄柏山生态茶产业3000余亩,日需长期务工50余人,尤其是采茶期间,用工达几百人,但黄柏山距集镇较远,再加上临近几个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时难以找到这么多劳务就业人员,贵州江口泰康特色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培明无奈找到了政府帮助解决问题。了解具体情况后,镇党委第一时间协调调度全镇各村劳动力,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

工人正在黄柏山茶园采茶。

为了解决企业“用工荒”、群众“就业难”问题,民和镇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立了全镇16至60岁劳动力信息库及各村(社区)在家劳动力台账,成立18个劳务就业合作社,通过海报、微信工作群、各村(社区)宣讲队等多渠道打通“企业用工——群众务工”双向连接链,带动贫困群众居家就业、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这个产业还是好,以前我没得收入,出去打工放不下家里老人和小孩,现在到基地做事离家也近,还能收到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分红资金和在基地务工工资,这样我们每年可以拿三份收入嘞,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有盼头了!”脱贫户王朝银说。如今,企业发展有了门路,群众致富有了收入,发展入了佳境,产业次第开花。

拓展“服务面”,解决“难点”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民和镇始终将群众的民生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问题来抓,精准聚焦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组织17个村(社区)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逐户走访开展“大排查”,着力打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

军屯村阳光幸福家园全体。

军屯村属于非贫困村,自脱贫攻坚以来,群众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仍有部分独居残疾人、留守残疾人、失独残疾人生活困难,不能自力更生易致返贫。为确保这类人群生活稳定、有效脱贫,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红十字会、县应急管局及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军屯村利用村级闲置资产建设起了阳光幸福家园,对特殊人群进行集中供养。目前,已入住12人。其中,重度残疾3人、智残4人、轻微残2人及孤寡老人3人。同时,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彻底解决阳光幸福家园长期运行后顾之忧,军屯村积极探索“残疾人供养+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生猪养殖场、肉鹅养殖场发展短平快产业,不断增强集中供养人员“自我造血”功能,让更多残疾人能够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开心。(图/文 王彩 )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