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守底线 生态黔南万象新

2021年06月10日08:27  来源:贵州日报
 

当夏日的阳光照在罗甸县边阳镇的1.3万亩杨梅林上,红彤彤的杨梅在绿叶下散发出香甜的味道时,联兴村村民罗明伦知道,“丰收的季节到了,大家像杨梅一样甜的笑容即将展现。”

过去五年,黔南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实现赶超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02.91亿元到2020年的1595.4亿元,年均增长9.4%,奋力谱写了黔南发展新篇章。

位于黔之南的黔南州,曾经受困于重重大山的阻隔,出山的道路山高水远。但发展的脚步,岂能被大山困住。为了打通连接外界的交通“大动脉”,黔南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了一番苦功夫,搭建起一张集公路、铁路、水路、机场于一体的“水陆空”便捷立体交通网络。五年时间,黔南州大力实施“六网会战”,交通固投完成18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贵南高铁、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平塘至罗甸、三都至荔波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00公里,铁路里程达540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组组通”。

从此出山之路,一路畅通。

路通百通。顺着畅达的交通网路,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的蔬菜,每天成吨从“菜园子”直达千里之外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饭桌子”,优质的蔬菜受到了市场追捧。

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五年时间,无数个良亩村的故事在黔南上演。黔南州坚持以“八要素”为指导,以“精准打法七条”为抓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刺梨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过去五年,黔南州“两品一标”认定面积达267.5万亩,21个生产基地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在望不到边的绿色里,写满了爱绿护绿的黔南发展故事。

过去五年,黔南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标志性战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

2020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黔南州都匀市成功举行。这个第一次在中国西部、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山地城市举办的绿博盛会,让绿色黔南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标杆在黔南高高屹立。

在耀眼的绿色里,还有群众喜悦的笑脸。五年来,黔南州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5.0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6.45%降至2019年底的0.68%,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部脱贫。

不仅如此,黔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把党的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黔南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和进步指数均达100%。

“十四五”时期,黔南州将着力实施实体经济引领工程,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实施乡村振兴引领工程,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黔南引领工程,培塑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实施智慧黔南引领工程,实现数字经济新突破;着力实施绿色黔南引领工程,树立生态文明新标杆;着力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引领工程,打造共建共享新样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在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次前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提高,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开放水平、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迈上新台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责编:李永馨(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