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红军足迹 看印江变化

印江杉树镇:赓续红色精神 实现山乡蝶变

2021年05月07日08:43  来源:贵州日报
 

四月,邛江大地风光无限美好,我们继续追寻红三军的足迹,来到印江自治县杉树镇,感悟革命圣地的光辉历史,领略杉树的山乡蝶变。

乡村治理面貌新

过去,杉树镇冉家村交通闭塞、水源缺乏、土贫地瘠,人民刀耕火种,靠天吃饭。“杉树穷地方,守着大山闹水荒,十八男儿去刹广(打工),八旬老人等皇粮。”一首顺口溜,道出了昔日贫困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源于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冉家村的寨子里多了一个个帮扶干部的身影,村里的变化就从战贫悄然开始。

“村攻坚队进入冉家村不久,与村支两委、村监委合力,通过逐户走访普及法律知识,召开各种群众会、院坝会,不断做村民思想工作,让村民们逐渐明白,要改变现状只有发展,要发展只能团结。”说起驻村工作,冉家村第一书记戴传磊仍记得大家一起攻坚克难的艰辛和迎难而上的坚定。

2018年12月,冉家村群众盼了20年的自来水终于接通了,他们喝上了山泉水,也敞开了心扉,尝到甜头后,村民邻里间的关系慢慢“暖和”起来。

“通过事务大家谈、建设大家搞、是非大家论,村民们从不配合村攻坚队和村支两委工作,到慢慢有了规矩意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得到大提升。”谈及冉家村如今的变化,戴传磊感触颇深。

村里路通了,冉光宇成为了一名路长,专门负责管理村里的通村路、通组路。冉光宇高兴地说:“路通了,大家进进出出方便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好的生活大家要学会珍惜。”

如今,冉家村通过党建引领,制定《冉家村村规民约十严禁》、黑白名单管理、双评选等,实现了由乱转治、由废转兴,翻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画卷。

农旅融合产业兴

实现乡村治理的美好嬗变,只是杉树镇发展中的一个缩影,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变化、尝到甜头的,还是一项项富民产业的崛起。

站在杉树镇大寨村后的何家梁子,阵阵茶香扑鼻而来。2008年,杉树镇抢抓国家扶贫开发机遇,集中力量落实好整乡推进政策,在大坪、大寨村何家梁子的荒山上,开垦出2000多亩茶园。2016年,历经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何家梁子上的茶山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得到了有效盘活,茶园管理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迈进。谈及这座荒山变金山银山的改变,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张金财感慨颇多,“最大的实惠,还是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强产业是保障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如今,在杉树镇大寨村,除了茶叶,还发展了1000亩青脆李、规模100头牛的养殖场,这些村集体经济,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石。

过去,对马村也曾是典型的落后村,土地零散,人均耕地少,当地百姓深陷贫困。如今,一颗颗黄桃树结出致富果,以短养长的南瓜、辣椒产业助农增收……

“我们把零碎的土地、斜坡、荒地通过机械化耕作,全部利用起来,发展起了产业,闲散劳动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村里一年的务工支出就接近30万元。”对马村党支部书记戴秉豪表示。

近年来,杉树镇结合实际,探索出山顶种茶、山腰种果、林下养殖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加工转化、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尝果、冬品酒的四季产业格局。

该镇党委书记尹华说,杉树镇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继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抓好产业振兴这个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农旅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要把各项民生政策落细落实,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倡导文明新风,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那一个个谋求改变、苦干实干的身影,正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里,阔步前行。

【手记】

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初心

杉树镇变了!路通了,水通了,村寨漂亮了。

杉树镇没变!从红军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到群众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试点实施“整乡推进”到创新探索“印江经验”,从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没有变!攻坚克难、敢于胜利没有变!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没有变!

以不变的为民初心,以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杉树的更大改变,正在生动上演……(刘焱琪 左禹华 陈继 任露露 蔡茜)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