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家农业企业、73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63户家庭农场和众多种植养殖大户——

“新农人”革新黔北乡村

2021年04月22日10:11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孟锦群 通讯员 杨晓霞

在新蒲新区辣椒智慧产业园2号育苗车间,一株株小小的辣椒苗排列整齐,穴盘里布满浅浅的嫩绿,技术员韩峰来回查看长势。

这个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只需4个工作人员配合,就能育出可供1万亩辣椒地的辣椒苗。“如果按传统分散的育苗方式,至少需要1000个劳动力参与。”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韩峰供职于这家公司已有3年,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回到家乡当起职业化的“新农人”。

辣椒是遵义有名的农业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0万亩以上,从种到卖整个产业链上,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云集辣椒城的职业经纪人、加工企业、贸易公司共同挑起辣椒产业的“大梁”,推动着“火红产业”的兴旺与繁荣。

放眼黔北,东部的茶叶、西部的竹子、北部的中药材、中部的蔬菜,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共同发力下,“隆起”一条条产业带。茶叶产量位列全国产茶市(州)第一,辣椒种植规模居全国各大辣椒主产区第一,酒用高粱、中药材、竹子面积全省第一。这些产业的发展成效描画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黔北新图景。

产业新景的背后蕴含着一股强劲的力量,催生了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或以合作经营、或以集体经营或以企业经营的方式,扮演着产业发展中的新角色。

记者在汇川区团泽镇和平村看到,春风阳光下的500亩坝区波光粼粼,这是一片近500亩的有机米种植基地。2018年,辞去国企工作的骆开东带着40万元资金回乡,与三个大户合股投资成立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里分散的100余家农户700多块田整合治理,示范种植“稻+鸭”有机“洪江”米50亩,与村民合作种植有机米100余亩,还以返租倒包的方式让村民赚了流转费再赚务工费。去年合作社每斤有机大米卖到8元以上,今年每亩预计可实现利润4000元以上,获利比传统农作物种植增加了近3倍。土地价值的提升让村民多了几分惊喜,依托品种和技术,土地确实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当下农村空巢、空心、空业“三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新一代农民“去与留”“进与退”对于接续乡村振兴来说更显重要。如今,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农人”的回归和参与让大家对乡村振兴更有信心。

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认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这些“新农人”集聚了现代农业需要的人才、物资、技术和资金等关键要素,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建设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湄潭、凤冈的茶叶产区,流行着“到遵义当农民去”的说法,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新农人”挑起“大梁”给乡村振兴带来希望。

一直以来,遵义市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支持、政策补贴、技术服务、院校合作、品牌打造等方式,加大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近年来,遵义茶叶加工企业增加68家、产值增加30多亿元,辣椒加工企业增加32家,生态畜禽加工企业增加57家、产值增加50余亿元,新增的遵义市新雪域置业有限公司、遵义金土地绿色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年综合产值均超过30亿元。

截至目前,遵义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累计达846家,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328个,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5763户,分别是五年前的1.7倍、2.2倍、5倍。202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57亿多元,全省排名第一,“新农人”的力量逐步凸显。

(责编:唐杰(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