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许家坝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乘势而上开新局 阔步踏上新征程

2021年04月12日08:40  来源:贵州日报
 

四月的思南县许家坝镇,花开景美,满目青翠,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处处是火热的春耕生产场景。

2019年许家坝镇实现脱贫摘帽后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主动出击,方能抢占先机。许家坝镇率先从产业、基础设施、基层党建、文化卫生等方面着手,以“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责任;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的方式进行积极探索。许家坝镇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发展不停步 持续增收有保障

3月20日,许家坝镇胡家寨村黑木耳基地第二批菌棒迎来采收,一朵朵木耳层层叠绕,长势喜人。群众两人一组,将朵朵木耳采摘进筐。一幅喜庆洋洋的丰收景象尽展眼前。

“轻一点,采大留小。”胡家寨村村委会主任付正禄在菌田里指导菌农采收,他望着一片片如“钱串子”一样的木耳,脸上洋溢出得意的笑容。

胡家寨村已发展了花椒900亩、油牡丹265亩、黑木耳50亩,黄牛养殖500头,实现了集体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脱贫不脱政策,产业发展不能停。”付正禄说,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去年9月胡家寨村引进石阡县绿源生态菌业有限公司,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又发展起了65亩黑木耳,为全村群众增收。

今年3月初,黑木耳迎来首次采摘期,村民在其它产业基地春管后,又马不停蹄地到这里采摘木耳,用工最多时每天可达180多人。“规模扩大,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付正禄说。

无独有偶,去年11月,该镇从安顺平坝引进澳和牧业落户在万塘村,做起高端肉牛养殖。养殖场除技术人员外,每月可解决本地员工300多人次,再加上种草、运送草料,可解决务工2000多人次。

“脱贫致富需产业,乡村振兴更需‘牛产业’。”许家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志宏介绍,许家坝是思南三大黄牛交易市场之一,目前存栏量达8000多头,而引进奥和牧业高端肉牛养殖则是“牛产业”的升级,将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该镇还发展生态果蔬1.5万亩、中药材1.6万亩、绿色“稻+”1000亩、生态茶5000亩、烤烟2500亩,形成“山上茶叶中药材,山下生态果蔬菌;地上稻谷茶林,地下养鱼养鸡;线上网络销售,线下现场交易”的“三上三下”产业布局。

■支部引领作示范 基层堡垒更牢固

“感谢魏支书,我们一定把养殖搞好。”3月23日,许家坝镇潘家宅村魏家沟组养殖户石胜天、胥国超两家因粪水排放问题发生纠纷,该村党支部书记魏中礼接到电话后,急忙赶到调解,并化解了两家矛盾。

这些年,得益于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潘家宅村的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改善。

但是,有发展就会有矛盾。如何在抓住国家政策,带领村民脱贫的同时,解决好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自身的觉悟和办事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2019年起,该村实行定期研究推动村级工作的机制,即每月5日,组织召开支部大会,及时学习贯彻最新理论和政策,对村里重要工作进行讨论和部署,学习先进模范,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每月20日,开展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分析研判当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并利用会议宣传、解读党的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增加党员干部的凝聚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在新时期,基层党建也要有新作为。”魏中礼说,今年初以来,该村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紧紧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做等内容,不断给基层党员补充“精神钙”,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潘家宅村基层建设和再加强,是许家坝镇的生动缩影。今年来,该镇以“突出党建引领,衔接乡村振兴”为主,再加强、夯实基层基础,充分调动村级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建示范点培育,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目前,该镇21个村(社区)完成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通过县级达标验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许家坝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安余说。

■花灯唱出新风尚 移风易俗增动力

3月25日,许家坝镇许家坝村,63岁的许朝正在山上一边干着农活,一边用他独有的腔调,唱着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项惠民政策。

许朝正独有的腔调正是思南土家花灯的腔调。花灯是思南人表达对先辈淳朴思想感情的独特方式,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唱腔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民族风格。

许朝正家世代唱花灯,到他这已是第四代。据他回忆:小时候每听到父亲,或寨上有人唱花灯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小学毕业后,他和妹妹就跟随父亲学唱花灯。那时花灯只限于祈福、还愿等方式。

万事不唯古,代代有新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花灯唱词不再是颂寿元、开四方财门等之类的“陈词滥调”,而是结合新时代背景,融入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用以解读和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教育和引导群众,凝聚人心,成为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如今,许朝正已由过去纯粹的“花灯人”,变身为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宣传员”。

“任何文化和艺术,都要结合时代,才会绽放出它的生命力。”许家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志宏介绍,近年来许家坝镇党委和政府,立足当地民族特色,出台相应的政策,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并把当地花灯发展、弘扬为思南花灯的一支标杆。

为政之要,重在以恒。当地政府还在该镇第二小学,设立花灯艺术传承基地,由政府组织撰写歌词,聘任许朝正作为老师为学生授课。通过重点培养、课间操等方式培养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将继续以花灯形式,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摒弃传统陋习,号召群众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田志宏说。(朱邪、周济、江佳佳、王曾林)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