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印江“牛协会+”模式大有可为

2021年04月06日09:4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印江县政府网消息: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全县2+N产业布局,积极组建肉牛产业协会,探索“牛协会+”模式,做大做强特色黄牛产业,开辟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局面。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印江自治县杨柳镇杨家寨坝区天空瓦蓝、牧草青青,上百亩集中连片的黑麦草长势喜人。坝区里,肉牛养殖场的牧工挥舞着割草机,把鲜嫩的牧草平整切割,集中打捆后运往百米外的贵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进行切段配料。

该肉牛养殖场,是2019年印江自治县在探索破解全县肉牛产业散、小、弱等问题过程中,在县农业农村局畜产中心和县扶贫办外资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印江肉牛产业协会牵头,采取牛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投入上千万资金打造的种草养殖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在协会的运作之下,通过协会来联结养殖基地、构建育种基地、打造牧草基地等方式,不仅有效推动了印江肉牛品种、养殖技术、行业管理等标准逐步实现统一,还扩大了全县优质高产牧草栽种范围,切实保障全县肉牛养殖企业的饲料安全。

“我们肉牛产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协会成立过后,吸纳了全县的养殖大户和养殖能手,同时,协会也设立了产业发展部、市场营销部等6个部室,为养殖户提供技术、销售、防疫等方面的服务。”据印江自治县肉牛产业协会会长介绍,目前,协会已从最初的208户发展到今天的386户,整个养殖产业实现了抱团发展之势。

当养殖户在发展中遇到资金困难时,协会通过与邮政储蓄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采取“协会担保”、整合抵押借资、争取政府贴息的方式,帮助养殖户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破除发展瓶颈,化解风险难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江自治县支行行长表示:“三年来,我行通过助保贷等信贷产品,已累计向印江肉牛养殖行业投放贷款近1.6亿元,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布局,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印江肉牛产业协会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由协会统筹整合会员资产和资源,推动银行直接与养殖企业签订协议,而牛场主只需要让银行信贷员在牛只耳标、脚环植入定位芯片或标识,再以牛群作为抵押物,便可获得融资贷款,解决融资难问题。

感受最深的是印江自治县中心街道办事处夫子坝牛场主代方旅。

2018年,畜牧养殖科班出身的代方旅,信心满怀的回到家乡,一心想在家乡的畜牧养殖领域干出一番成绩。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养殖核心技术,剩下的困难都不成问题。于是,一处占地13亩,300余头养殖规模的牛场拔地而起。

“因为占地规模大,我们一期基础实施的投入达到了400余万,远超出前期的资金预算,出现了资金断裂,到最后连购买牛犊的钱都没有。”代方旅坦言,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印江畜产中心寻求帮助,在中心相关人员的关心和指导下,他加入了印江肉牛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的沟通担保,顺利从印江邮政银行贷到了30万,购买了50头牛犊。苦心经营一年多后,并通过协会的平台和渠道,顺利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还清了贷款的同时,凭借良好的信用,又顺利从银行贷到了160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如今的160余头。

此外,在拓宽肉牛销售渠道,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印江自治县肉牛产业协会对外积极与省内外的大型牛屠宰、销售企业谋求长期合作关系,会员单位养殖的肉牛达到出栏标准后,直接向合作屠宰场批量销售黄牛。对内则采取做优精深加工、拓展线上平台销售的方式,让各会员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牛肉附加值。

印江自治县鼎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本土企业,是印江自治县集牛肉深加工,销售为一体龙头企业。据该公司的主管介绍:“多年来,公司一直是与印江肉牛协会合作,由他们点定向公司提供优质新鲜的牛肉,进行深加工。仅去年一年,就销售了本地黄牛400余头。”

如今,印江肉牛养殖已成为印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印江肉牛产业协会每年对外签订肉牛销售合同已突破2万头,县内种植高产牧草1.2万亩,带动群众800余户3000余人,每亩地轮作牧草每年可助群众增收5000元以上。而过去的一年里,印江县肉牛产业协会直接带动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养殖肉牛7万余头,年出栏肉牛3万余头,产值达4.8亿元。(张向芬 王东)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