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铆足“牛”劲儿 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1年04月06日14:1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安顺日报消息:新起点,新使命。今年以来,西秀区通过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培优人才队伍、发展农村产业等措施,逐渐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来抓,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建强基层组织

实现从党建扶贫向组织振兴转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西秀区通过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突出选人用人,全面开展排查整治,选好配强农村“领头羊”,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月是春耕时节,走进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春耕备耕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从前的茶岭村,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多山少田不出粮,青壮劳力走外乡”成为这个贫困小山村的真实写照,贫穷的阴影在许多村民心里许久挥之不去。

选好“领头羊”是关键。经过认真考察,当过兵、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林显才被任命为茶岭村党支部书记。

到任以后,林显才以抓党建助脱贫为主线,开始了“建组织、建阵地、共联结、聚合力”的脱贫攻坚“四部曲”。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村党支部领办,“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把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同时,林显才带队到云南、福建等地引进13家有经验、有市场、有门路的种植大户,来到茶岭村发展短平快的精品蔬菜种植及销售,彻底解决了产销难问题。2019年茶岭村共销售蔬菜350万斤,销售额240万元,带动务工320人次,带动产业发展1065亩,土地亩产值从过去的2500元增长至12000元,村集体经济也从过去的负债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元。

截至目前,西秀区274个村(居)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以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前期准备为契机,以年轻化、高学历原则储备村干部换届人选,切实提升村“两委”干部带动发展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持续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确保每个村配备2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持续推进向偏远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补齐村级党组织人才短板。

培优人才队伍

实现从扶贫“尖兵”向人才振兴转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来,西秀区精准扶贫工作培育了一批“扶贫尖兵”,涌现出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干部,他们是精准扶贫的“带头人”和“突击队”。这为乡村振兴激活了人才因素,注入了发展的动力。

西秀区大西桥镇安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侯年跃就是其中一个。2018年研究生毕业通过人才引进到区委编办工作不久,他就被安排到驻村岗位上来。初出茅庐的他带着满腔热血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从对村中大小事一无所知到轻车熟路,村里老少对他的称呼也从“侯书记”变成了“小侯”。

两年多以来,他制定项目计划,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修建机耕道4.71公里;积极培训农民,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自身本领,培训农民5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60人次;实现产销对接,扩宽销售渠道,解决后顾之忧,2020年合作社种植茄子34亩,引导村民种植茄子51亩,同时带动农户种植辣椒1600亩、大葱2300亩、山药350亩。

干部下基层,充实基层力量,为脱贫攻坚带来活水源泉。截至目前,西秀区精心选派驻村干部820人,“第一书记”193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5名,研究生学历3名,并由“第一书记”的派出部门“一把手”担任相应村的“帮村书记”,实现“双书记”帮促覆盖所有贫困村,确保帮扶干部“驻得下”,帮扶工作“有成效”。

发展农业产业

实现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

近年来,西秀区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卓有成效的激发了乡村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为西秀农民迈进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秀区东关办罗仙村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及发展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鱼菜共生”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不同,‘鱼菜共生’智能系统是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最终达到鱼菜协同共生的目的。”罗仙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海介绍,该系统会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提供给蔬菜作为生长的“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最终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

罗仙村“鱼菜共生”项目于今年初开始筹建,在西秀区尚属于首例,目前已初具规模。项目占地15亩,拥有菜池20余个,鱼池10余个,培育各式蔬菜2万余株,瓜果2万余株,养殖鱼苗8万余尾,首期种植的辣椒已售罄。

西秀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18年以来,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蔬菜、辣椒、茶叶、山药、金刺梨、中药材、生态渔业等农业高效特色主导产业面积超过100万亩,农产品远销广东、重庆、浙江、上海等地。201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1.26亿元,同比增长5.8%。(黄瑾 、詹艳)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