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流通汇入大循环

——遵义市商务局多举措助推农产品产销对接

2021年03月04日14:2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据遵义日报消息:“十三五”期间,遵义市商务局采用“搭平台、建通道、扩流通、抓促销”方式,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拓展流通渠道为抓手,扎实推进遵义市农产品产销对接。

补齐短板

遵义市商务局深入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产销一体、标准统一、智能服务、高效配送、安全可控、闭环运营”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目前,建成以汇仓农投公司为代表的“生产基地+配送中心+流通服务终端”县级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15个,与2032家单位开展配送服务,与128个坝区签订采购协议,遵义全市公共机构省内农产品采购比例由往年的60%提升至89.47%,实现了“农民多赚一点,市民少出一点,企业积累一点”。

为壮大流通主体,累计发展以北京华联、大润发、合力、岛内价、星力城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120余家;新建习水县、桐梓县、湄潭县、正安县农批市场,加快建设仁怀市农批市场和黔北物流新城一级农产品市场,完成红花岗区协台坝等7个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建成便利店400多个、社区生鲜店300多个、“线上线下”农产品经营门店50个以上。

同时,围绕县城农商旅综合体、农商互联示范县、坝区水果、蔬菜产地型预冷库,大力推动冷链体系建设,遵义全市累计建成冷库容量144.08万立方米(约52万吨),累计购置冷藏车373辆,为生鲜农产品“销得远”提供冷链服务保障。

开拓市场

依托帮扶城市市场资源,充分发挥黔川渝结合部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契合大都市特点的消费扶贫新热点。推动遵义107家企业加入沪遵消费扶贫联盟,将遵义“菜园子”与上海“菜篮子”紧密对接,实现农民增收;上海遵义馆建成运营,定期举办阶段性和针对性的产品宣传和产业招商活动,让更多的遵义茶、酒及特色产品借助遵义馆走进上海市场。遵义辣椒、茶叶、蔬菜、方竹笋、禽类、畜产品、大米7大类农产品在沪实现持续稳定销售,遵义天麻鸡、方笋炒腊肉、高山牛排、羊肉粉进入上海进博会食堂菜单。2017年至2020年,遵品入沪销售额累计达到22亿元。

依托重庆迅猛发展的火锅产业和庞大的高校资源以及农产品市场,加强与重庆双福农批市场、永辉彩食鲜等大型超市产销合作,建设直供生产基地,遵义辣椒、蔬菜、食用菌、牛羊肉等直销成渝。2020年,遵品入渝销售额累计达9.54亿元。

除上海和重庆外,还深入落实黔粤合作协议,湄潭、正安茶叶,仁怀、习水生鲜蔬菜,务川艾草制品等成功入粤销售。2020年,遵品入粤销售额累计达3.97亿元。

在海外市场方面,依托遵义综合保税区、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等开放平台打通农产品出入境通道,2020年全市检验检疫出口茶叶4337.83吨,货值10.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5.92%和117.56%。

电商扶贫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生产方式,以实施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载体,夯实电商发展基础,推动农产品上线销售。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5个,累计建设镇(乡)、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60个、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9个、物流网点400个,农村电商站点运营效率明显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显著提高。

此外,遵义全市商务系统贫困劳动力培训人员634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人员144人次;企业自建电商平台194个,快递物流站点1701个,电商服务中心1282个,累计培训人员达51014人,从业人数累计达到24648人。

截至2020年,通过电商直接或间接带动近4万人实现脱贫,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160.16%。(遵义日报 郑易)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