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带动贵州百业兴旺

2021年02月05日07:35  来源:贵州日报
 

立春之后,白日渐长。位于遵义市赤水河畔,满目苍翠,一条长达160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格外醒目。这既是贯通南北的交通主轴,更是整合为一体的产品主线。

以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为轴线,周边208平方公里的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形成了茅台国酒文化、土城红色文化、赤水康养娱乐三大功能区,衍生出河谷骑行、房车露营、红色团建、生态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

在贵州,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通过推进“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但带动餐饮额、住宿额、零售额等指标加速回升,同时推动文化、农业、工业、体育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 传承经典人文历史

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游客就可跟随VR全景镜头“云游”遵义会议会址和毛主席住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而这只是遵义旅游发展的一个片段。

近年来,遵义市不断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等一批影视作品的热播,推动革命历史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土城古镇景区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涌现,为红色研学之旅提供精神教育场所。

在遵义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程晓秋眼里,这一系列变化得益于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景区转型升级。

通过充分释放红色旅游红利,也激发出了乡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据统计,遵义市目前有30万人吃上“旅游饭”,并带动7万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作为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跨度长、发生重大事件多、活动范围广的省份之一,贵州正以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人纷至沓来。

自2019年被明确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以来,贵州正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串联起散落在群山之间的红色遗迹,同时将打造红色经典景区和培育精品线路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农旅融合 推动乡村活力迸现

农旅一体化,是在农业资源基础上作旅游文章,而乡村旅居,自带“生态”“人居”“康养”等属性。

厥荠菜、蓝竹笋、野生蘑菇……保鲜柜里挤满上纳灰的农家风味,上纳灰村稻花鱼农庄的老板岑俊正在厨房里忙着为客人准备当地美食。岑俊是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人,在当地开发旅游之前,一直都靠种地为生。

作为贵州乡村养老产业路的先行者,万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曾经有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13户45人。如今,依托万峰林“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以及“公司+农户”合力打造的“候鸟式健康养老基地”,上纳灰村里游人如织,“农家乐”生意红火,民宿客栈一房难求。

在贵州,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2016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累计助推超过1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旅游扶贫涌现出建设美丽乡村整村脱贫的“花茂路径”、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等先进典型,十个旅游扶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今天,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乡村因旅游的介入,而显得魅力无穷,旅游也因乡村的“参股”,潜力巨大。

体旅融合 健身赏景两相宜

家住贵阳的谢娅,往年冬天都要去欧洲滑雪,今年受疫情影响,她选择将滑雪之旅定在了六盘水。“第一次来玉舍,感觉还不错,周边有林海、有云海,风景也很好。”谢娅说。

坐拥玉舍、梅花山、乌蒙这三大滑雪场,六盘水冬季旅游红红火火。先是滑雪场特惠门票在各大销售平台被秒杀一空,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达人走进滑雪场展开“南国冰雪”风情的互联网推广营销。但相较于滑雪的一个季度的销售,夏季的国际马拉松则以一场赛事的力量在2019年为六盘水导入人流55.4万人次,实现体育旅游总收入6.09亿元。

据悉,自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以来,贵州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围绕国道线、景区景点布局体育旅游项目,推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全省已建、在建生态体育公园104个、汽车露营基地100个,各类健身步道、骑行道、登山道超过7000公里,为大部分4A级以上景区注入体育元素。

贵州省体育局一级巡视员王建忠表示,发展体育旅游,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以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建设旅游强省和体育强省,推动体育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的重要引擎与发展动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