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猴场镇:

红色基因扎根百姓心田

2021年02月02日08:49  来源:贵州日报
 

“我们要让后代子孙都晓得红军的事迹,把他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1月24日,细雨绵绵,虽然天气寒冷,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内77岁老党员傅仕敬依然挺直腰板,坚定地说。

2006年,傅仕敬开始担任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的管理员。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一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到会址里走走看看,为游客提供引导服务,为保护传承好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从小听长辈们讲红军的故事,我很崇拜他们。现在能在这里为大家做点事情,心里很高兴。”傅仕敬老人笑着说,“当时红军来到这里,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也不去打扰群众,晚上就在大家的屋檐下睡觉。还有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杀猪分给大家吃……”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瓮安猴场召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红军立即强渡乌江、北上遵义,解决军事指挥权和红军战略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战略方针的转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基石,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红军在这里的故事,代代相传。离猴场会议纪念馆直线距离500多米处,有一家名叫“红米饭庄”的农家乐,老板李文权也是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当年爷爷将家里仅有的食材全部拿了出来为毛主席做了一顿饭。后来,爷爷还主动提出给红军带路、挑担子到乌江。临别时,红军留下数枚银元作为酬谢。”

“比起爷爷那代,我们要幸福得多,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呀。”李文权告诉记者,以前家乡道路泥泞,住的是木房子,也没有致富的产业,自己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在外地务工。随着当地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家乡面貌焕然一新,李文权看准商机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餐饮,日子越来越红火。

“爷爷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时刻记着共产党的恩情,我也经常在农家乐给顾客讲红军的故事。”李文权笑着说。

如今的猴场,水、电、网全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建成了至县城的快速通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猴场会议会址和纪念馆,在红色文化中感受信仰,汲取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通讯员 兰家豪)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