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大力构建贵州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

2021年01月25日0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大力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双千工程”和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协同发力,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进入“十四五”时期,瞄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贵州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乡村建设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四化”发展上按下“快进键”,以马力更足的“四轮驱动”,让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列车跑出“加速度”。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一是做大做强十大工业产业。稳步发展优质白酒产业。大力发展基础能源和清洁高效电力,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现代化工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进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加快发展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新型建材产业优化产能、升级产品,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型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巩固“贵州绿色食品”形象。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生物资源产品和药物新品种研发和产业化。做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二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立足黔中大数据先发优势,打造“中国数谷”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立足黔北产业优势,持续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立足毕节市、六盘水市、兴义市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全国重要能矿资源走廊。立足“三州”地区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百亿级、千亿级行业领军企业,精准引进、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企业。积极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道路。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奋力推进“城镇大提升”。一是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其他市(州)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为重要载体,黔边城市带和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支持贵阳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支持遵义与贵阳共同唱好“双城记”。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支持其他市(州)区域中心城市做优做特。二是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做大做强城镇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城镇服务经济,积极发展城镇消费经济,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发展城镇创新经济,全力发展县域经济。三是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大力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居住、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品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广泛开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常态化综合管理。四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真正让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的常态监测、动态帮扶和有效防贫,建立农村危房安全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用足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十二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因地制宜实施“稻+”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林果、林禽、林菌、林药、林蜂等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与生态畜牧业,深入推进药食同源试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业设施等保障。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三大销售主力,拓展省内市场、东部市场等三大市场,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和重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一是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温泉省”“桥梁省”“索道省”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中国酒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带,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拓展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高水平完善山地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和“回头率”。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制造+服务”“线上+线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打造西部地区绿色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08 版)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