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赫章丨全国劳模马永全:追绿赤子心

2021年01月14日13:2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3年前,他四处筹集资金,穷尽多年积蓄,用了近10年时间,创办6个林场,总面积达7440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1.12亿余元。如今,他当年带领乡亲们顶风冒雪种下的一棵棵华山松苗、板栗苗、松柏苗已经苍翠挺拔,郁闭成林,极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他叫马永全,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梨营组村民。

去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马永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马永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访者供图

兴发乡和毗邻的松林坡乡群众真切感受到马永全植树造林、创办林场带来的好处是在2010年。那年春夏之际,特大旱灾袭击赫章,造成全县56万多名群众和40多万头大型牲畜饮水困难。但在兴发乡和松林坡乡,大部分群众仍然能用到清澈的自来水。他们的水源地正是马永全建造的多个林场。在干旱季节,林场的水源涵养功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他们对马永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植被念念不忘:“全靠马三哥的林场让我们在遭遇特大旱灾之年也没有遇到吃水困难。”马永全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马三哥”是当地村民对他的尊称。

1961年4月,马永全出生于兴发乡中寨村梨营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弟兄姊妹多,家庭经济拮据。孩提时代,马永全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学做生意。那时,他亲眼看到村里长满大树的座座大山,遭到乱砍滥伐,逐渐变成一个个荒山秃岭。风一吹,黄沙满天;雨一下,泥沙俱下……更令人心酸的是,本村村民要搂点树叶垫圈,都像“做贼”一般悄悄到外村的地盘上去搂。童年的记忆在马永全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时时隐隐作痛。

1979年7月,马永全高中毕业后,在赫章县城开办过清真食堂,创办过回民贸易经营部,直至1997年兴建了“赫章县恩培回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从事农业综合项目开发。也是从那年起,马永全走上了创办林场的艰辛之路。

一场洪灾,坚定创办林场的决心

1996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袭击了兴发乡,肆虐的洪水淹没了大片良田好土,冲毁了即将成熟的庄稼。亲身经历水土流失带来的惨痛灾难,更加坚定了马永全投身植树造林的决心。

马永全建造的白屯萝林场。李学友 摄

从1997年起,马永全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当年,他自筹资金50万元,向赫章农业发展银行争取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贷款87.9万元,争取县林业局世行贷款54万元,共计投资191.9万元,在兴发乡中寨村白屯萝创办林场400余亩,在场坝村乌家坡创办林场2300亩。随后几年间,他相继在栽根村、兴发村大黄坡、板桥、摸嘎村创办林场。截至2004年,马永全总共植树造林7440亩。6个林场的建成,提高了兴发乡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兴发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赫章县林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赫章县林业局和兴发乡政府向笔者提供的数据表明:25年前的1995年,兴发乡1995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7.5%,2015年上升为52.5%。马永全创办的6个林场功不可没。

一腔热血,道尽育苗造林艰辛

植树造林,最初几年,马永全历尽了千辛万苦,倾注了全部心血。

植树存活率最好的时节,是冬春季节。马永全植树造林那些年的冬季,气温极低,艰苦异常:许多时候,出门大雪封山,寒风刺骨。恶劣的天气没有降低马永全植树造林的热情。

为抢抓有利时机,马永全领着县林业局技术员对每一座山头、每一块退耕还林地进行设计规划,常常是“出门天不亮,归家月亮上”。很多时间的午饭都是烧洋芋充饥。招募来植树的民工们面对这样的“苦楚”也时有怨言,有的辞工不干。

马永全知道后,对大家说:“季节不等人,我们一旦错过好时机,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就低,只好辛苦大家了!”有时,为了留下民工多种树,他能多加工钱。为尽快完成自己定下的植树造林任务,有一年,马永全最多时一次性组织430多人上山植树。

就在马永全植树造林起步的当年,一场飞来横祸险些击垮了这条硬汉。马永全家有4个活泼可爱的子女,家庭美满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大女儿和年仅4岁的小儿子因意外失去生命,令马永全悲痛欲绝。料理完孩子的丧事后,马永全把家庭事务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强压悲痛,投入到紧张的植树造林中。他把对孩子的思念化为对一株株幼苗的爱护。在马永全的带动下,全家老小16口人全都投入到植树造林中。也是从那时起,他年迈70岁的老父亲坚持做了12年义务护林员,直至去世。

随着马永全的林场逐渐扩展,购买树苗的资金也越来越紧张。为此,他只好自建苗圃,自行育苗。每到松果成熟的季节,他都要领着大家上山捡松果,弥补树种的不足。从1998年至2002年的4年间,马永全利用收购和捡来的树种,先后在兴发乡中寨、场坝、栽根、摸嘎等村育种3050公斤,解决了林场的缺苗难题。他还把10万株花椒苗免费发放给本村农户种植。如今,马永全当年赠送给村民们种植的花椒苗已成为他们的庭院经济收入之一。

至今,笔者清晰地记得:2015年1月初,马永全和兴发乡干部领着笔者来到他最初建造的白屯萝林场,只见深冬雪后初霁的阳光沿着树梢透过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华山松,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织成满地浓荫。林场里溪流淙淙,连绵不绝。时任兴发乡党委书记罗刚说:“白屯萝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周围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

一片赤心,换来一道道绿色屏障

马永全深知,造林难,守林更难。为此,10多年来,他每年都从自己的收入中挤出3万元作为林场管护费。

近15年来,每到森林防火季节,马永全都与乡、村联合采取措施,组织护林员对林场进行巡逻,向广大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冬春季节森林防火意识。林场附近的村民在他的影响下,自发组成巡山队,每隔3至5天巡山一次。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防止森林火灾和偷盗树木的发生。因严加管护,6个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偷盗树木的案件。

马永全巡林场。李学友 摄

前不久,笔者在兴发乡采访时,许多当年参与马永全一同植树的村干部和村民争先恐后讲述他们的植树往事和生态修复后群众得到的实惠——

栽根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全说:“1998年冬季,一场特大雪凝灾害冻坏了我们村林场。雪凝过后,村民们肆意砍伐,那个场景真令人心痛。当时,我找到马永全,请他帮助恢复林场,他爽快地答应了。在1999年初,马永全立即对这片毁坏的林场进行补植改建,直到2001年,建成了1100亩林场。其中,建板栗基地460亩。如今,这片基地每年板栗产量达到4000公斤左右,马永全颗粒不收,让当地村民自行采摘,增加他们的收入。”

摸嘎村锅厂组苗族村民杨兴泽说:“马永全与我们村联办的2000多亩林场目前长势比较好,带来的生态效益很明显,全村山清水秀。每逢下大雨时,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是清亮的。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树林里的野生动物也逐渐多了,村民的观念也转变了。”

杨兴泽介绍,一次,一个外村村民在他们村里的林场里逮了一只野鸡关在自家笼子里准备出售。村民们发现后,责令他立即将野鸡放生。

……

如今,马永全在赫章道坤集团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敬业,有了一定的积蓄。马永全富了,但他不忘父老乡亲,踊跃承担社会责任,创办田园综合体,打造芳香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兴修水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建设,捐资助学。

马永全说:“劳动模范这一称号,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李学友)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