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

桐梓黄莲:大堡苗家人越来越好

2021年01月09日17:5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轻轻打开这个陪伴了我几年的“碎碎恋”笔记本,虽然有些褶皱和陈旧,但手里依然持着一份厚重和责任。

2018年,脱贫攻坚大堡基础设施变化。

5年脱贫攻坚留下的身影和足迹,每一个难忘的日子,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

如今,看到贫困户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感慨、感动中。整理自己的扶贫日志,又勾起了我对那段岁月的回忆。

选入脱贫攻坚突击队

2016年10月12日,天刚亮,我与邹春桥就从桐梓开车奔赴黄莲乡政府,参加上螺蟹村大堡组的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我们是县突击队队员,抽了7名队员参加大堡组的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桐梓县中等职业学校就我与邹春桥,邹春桥是刚考入我校的一个青年教师。

在黄莲乡政府短暂的集中,副乡长何朝庭就开始组织车辆,向大堡进军。天空灰蒙蒙的,一直在下雨,我们乘车穿越原始森林,沿着泥泞坎坷的公路,颠簸着缓慢前行。11点左右,才到村主任王刚子家里头。稍息一会,大家喝口水,突击队员们就聚在一起,商量包保走访对象。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中午1点钟,我与何朝庭商议,不吃中午饭,立即赶赴贫困户家。

何副乡长叫来一辆车,将我二人送到山脚。我们问了上山的路后,便开始向山坡上走,雨下得大了起来,山路也变得越来越烂。沿着山路,看着半山坡上的几处人家,我们走上去,逐一敲门,都没有人在家。再翻过山背,往李小林家去,仍然没人在家,我俩看着茫茫大山,只得返回下山的路,我边走边想,是不是走错了方向。近半山腰时,忽然从山林中走出一个人来,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叫何副乡长等一下,我立即向那人打听,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去那边吃酒去了,还没回来。于是,我俩决定再次沿途返回贫困户家看。正好,这时有一家房顶冒出了炊烟,我们迅速走过去敲门,才知是李小波家。他一人正烧着柴火在锅里炒饭,看到我们进去,立即上来打招呼。他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家里的情况,他和李德贵、李小林原是一家人,结婚后都与父母分了家。各家条件都很艰苦,很困难,都不能搬到城里去住。如果在当地集中安置,他们都愿意。在这里,自家有土地,可以种菜、种包谷,还有山林,可以喂牛、羊,上山打笋子等。

接着,我俩又走访了李仕明和马万志家。回到村里时,已是下午6点多钟,各突击队员也开始陆续回到村里。

经历了一天的奔波劳碌,虽然很累,但大家都没感到疲劳和饥饿。走访中,苗家人的贫穷、落后现状,让我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感。破旧的瓦房,横着竖着的牛圈、羊圈,烧火的黑锅,下雨就落不下脚的烂泥巴坝子,一缕缕升起的炊烟……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想到那一座座起伏的大山,这些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苗家人,它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真的让我难以入眠。

走访大堡苗族人老祖宅

2016年10月17日,天朦朦亮,我就起床了。

住在村里,我感到了乡村的宁静。特别是在大堡这样的大山里,既没有车辆的喧嚣,更没有集市的喧闹,只有大山的沉静与沉寂,时有泥土的芳香扑鼻,令人沉醉。深秋的山村乡野,安静的夜晚,突击队员们围坐在火炉旁,在昏黄灯光下,交流着当天走访的工作,商量明天的工作计划,每当谈到这里苗家人的生活,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大爷大娘早早就起来了,农村的老人就是这样勤劳和忙碌。看到我们每天在大山里走村窜户,天还没亮,就忙着起来给队员们做饭。因为,我们早上一出门,就要到天黑时才回来吃饭。吃过早饭,大家就开始出门各奔东西。我的入户动员工作已经走访完,索性就与俩年轻人一块去做入户动员工作。

我们首先走访大堡苗族人的寨子——老祖宅。老祖宅现已不复存在了,祖宅的屋基石还仍然保存着,坝子的几块青石板依旧横躺在那里。祖宅后面有两棵高大的古树,约5-6人合抱那么粗大。问及寨子里的老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两棵古树有多少年了,这里苗族人的祖先居住在这里,都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因为,他们祖先从搬迁到这深山里居住,一直就没有文字记载他们家族的发展和子孙繁衍情况,只知道这里的苗族后裔分布在大山里的各个角落。

2016年,改造前的老祖宅、古树。

老祖宅是大堡苗族的发祥地。两棵古树就是苗族老祖的象征,是这里苗族人的吉祥树。古老,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它象征着这里苗族同胞欣欣向荣和勃勃向上,更象征着这里苗族同胞的团结精神。两棵古树,就像一对夫妻树,庇佑这里的苗族子孙茁壮成长。

在走访过程中,看着这些苗族同胞至今仍住在山里的木房子或木蔑房子里,特别的简陋,可说是秋冬不遮风,春夏不避雨。当我们谈及城里的生活,外面的世界时,他们脸上都流露出欣喜和羡慕,当叫他们搬到城里去居住,可立即就变得忧愁起来,更有几多的无奈和凄苦。

我看着山坡上用竹杆支起的电线,虽把照明送进了农户家里,但依然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再回大堡看亲人

2018年7月27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夏天的太阳在黄莲大堡显得暖融融的,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这天,我专程开车去大堡,就是想再去看看大堡的变化和发展。在2016年底,我调整回黄莲乡湖南洞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虽然离开大堡了,但心里是一直惦记着大堡的。李仕明、李小林、马万志、马小妞的家庭状况现在怎样了,房子建好了没,公路打好了没,环境改变了没,寨子还好吗?每当想到他们,心里就感到十分酸楚。特别是马小妞,一个弱小姑娘,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家里承担着家庭的生活重负,照顾父母和兄弟妹妹。

在村里,我们和村里的王主任说清此行的目的后,就安排小马和我们一起。我说,先走李小林家,他家当时就是最困难的,看看他家的变化和发展。刚到坝子,李小林就看到我,说:“老师,你来了。”我说:“来了,就是来看你们的。”接着,邻居李仕明等人也过来和我们拉家常。他们表示,现在大堡变了,公路打好了,通组路、连户路进了家家户户,饮水问题解决了,通讯解决了,我们的困难都解决了,收入也增加了。蜂蜜、天麻、笋子都卖出去了,乡政府和村里都在帮我们脱贫致富。村里有了合作社,有了群众的产业,老百姓都积极的加入。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我们不用搬到城里了,我们在这里就能脱贫致富。

走下山来,我们又开车到苗家寨子——老祖宅。看到寨子时,我都差点没认出来了。原来破旧的寨子已重新改建和装修,焕然一新。挡在房前的牛圈、羊圈移到了住房的两侧,家家坝子都用水泥硬化了。寨子里的人们和我们聊天时,满脸都是欢笑,看到他们如此开心,简直就是亲人相聚的幸福和美。

2018年,改造后的老祖宅。

古树,老祖宅,笋子山。她是这里苗族同胞的依靠,更是大堡,黄莲的象征。她的古朴,坚毅,正带着大堡奔向未来美好的明天。

越来越好的大堡

2020年8月10日,我再次来到大堡。

刚到上螺蟹村村委门口停车,村主任王信容早已热情的在那里等候。“听说老师又要来大堡,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你们这些帮扶干部,每个都牵挂着大堡,这是大堡老百姓的福气。”王信容高兴地说。

在村办公室,王主任给我们讲了大堡这几年的变化发展。大堡是桐梓县唯一一个2019年脱贫出列的村。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大堡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居环境、群众面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变。2016年来,全村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硬化到户路;群众喝上了自来水;通讯、照明有了保障;还实施两居改造,对苗寨进行风貌打造;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村委始终按照“五步工作法”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相结合,规划了以方竹为主导的产业布局,现有方竹10000亩、种植中药材头花蓼400亩、鱼加藕项目50亩、种植红梁100亩、花椒210亩、发展林下养鸡31900羽(2019年,平均每户都可以在合作社分到6000元的红利),实现了农业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2018年,脱贫攻坚改造后的电杆及路灯。

谈到高兴处,王主任带我们到大堡文化广场,介绍大堡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大堡苗族利用这个文化广场,传承苗族文化,载歌载舞,开辟乡村旅游发展新天地。

我们坚信,大堡,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一定会展翅腾飞,一定会越来越好。(文/图 向昌永)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