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为新时代贵州靓丽底色

2021年01月01日09:55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岁末年终,几条贵州生态新闻引人关注。

2020年1至11月,贵州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9.7%,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92%)7.7个百分点;

后是贵州30项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经验”,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获全国推广;

贵州又有4地获得国家级生态创建荣誉,至此我省已有12个地区获此荣誉。

这几组数据,正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美注脚”。

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迎来大踏步前进的“黄金十年”。10年来,贵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贵州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0%;全省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2011年至今,全省共创建省级生态县8个、省级生态乡镇374个、省级生态村615个……数据之言,最有力度。透过这一组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绿色,已成为新时代贵州的靓丽底色。

贵州的好生态,归功于全省党员干部对责任的坚毅担当。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自觉在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中守初心、担使命。全省9个市州党政领导班子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离任审计表、绩效考核表“三张表”,作为对干部管理考核的“最严标尺”,“生态环境”考核权重增加到16%。2016年,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个省份之一,担负起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经验的重任,并取得了“以渣定产”、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等19个“全国率先”的试验成果。

贵州的好生态,归功于全省各族群众自觉打造生态宜居、建设美丽贵州的共同需求。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好空气带来“好人气”,好环境聚集“好福气”。无论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还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亦或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溶洞织金洞,处处青山绿水。贵州旅游总收入已连续4年增长30%以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越是艰苦卓绝地奋斗,越会迸发坚强的意志。

贵州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据统计,2016年以来,贵州完成退耕还林1015万亩,覆盖贫困人口146.7万人;选聘了18.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发了682个村单株碳汇资源,碳汇树446.2万余株,贫困户户均将增收千余元;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超320亿元,覆盖贫困人口78.6万人。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贵州正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多彩贵州。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又是一个春天在前。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