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有改善 致富有路子 就业有岗位

六盘水市:抓好细节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2020年12月29日08:17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谢勇勇 通讯员 赵庆常)六盘水市在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的基础上,从细处入手,全力写好“后半篇文章”,实现“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的目标。

居住有改善在龙江一家人身上体现最明显。56岁的龙江过去居住在水城县杨梅乡白牛村,那里石头多,土地少,干旱少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时候,出门、吃水、看病、孩子上学,样样都是难题。”龙江说。

龙江和刘碧兰夫妇2016年10月搬到水城县玉舍镇野玉海安置点,一家人不仅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还分别当上了保安和保洁员,夫妻俩月收入3400多元。12月23日,记者走进龙江家,窗明几净的房间、干净整洁的厨卫、简约舒适的装修,领记者参观新家的过程中,龙江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以前我家是白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的房子又窄又烂,现在新家又大又敞亮,家具、家电都配全了,‘拎包’就入住。”龙江说,“这里风景秀美、交通便利,跟过去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62万人,其中有10万余人搬到城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3.26个百分点,该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7.5%提高到2019年的56.1%,搬迁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迎来了新生活。

为保障搬迁群众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六盘水市在水城县投入4500万元实施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食用菌大棚项目,规划建设大棚1500个,建成后可解决2400余人就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基地)39个,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026人。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能够干、干得好”的同时,通过开办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挖掘产业园区就业岗位、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稳定就业增收渠道,让搬迁群众“有得干、干得稳”。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70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窗口),累计培训未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6万人次、实现就业3.02万人。

为保障搬迁群众迁出能稳定,该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关于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举措,保证搬迁群众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还实现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丰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推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六盘水市从小事、琐事耐心抓、持久抓,小到开锁、开煤气等,都手把手示范,让搬迁群众感到温暖,克服了心理上的不适应。

这些年来,六盘水市在各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配套建设学校49所,利用原有学校110所,共解决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学21368人。目前,六盘水市共有1567名搬迁学生考上大学,提升了搬迁安置区文化活力;200户以上安置点达到“两个社区”创建标准,200户以下安置点实现“五个体系”全覆盖。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