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四千六百九十一户二万二千一百四十人

让贫困户顺利转身“新市民”

2020年12月16日07:46  来源:贵州日报
 

冬日晨,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从关岭自治县同康社区出发,开往10公里外的中心县城。社区里的农贸市场、超市、服务站等相继营业,上班和上学的人流打破清晨的宁静,新建的学校里,朗朗书声不绝于耳……同康社区开启了新的一天。

同康社区是关岭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去年4月,县里10余个乡镇的8000多名搬迁户陆续搬了进来,同时也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来自永宁镇大坝村的张道琼在新家的扶贫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对于种了半辈子地养了数十年猪的她来说,这份工作让她觉得新鲜又满意。此前家中的一块薄地,满打满算也只能勉强让家里六七口人糊口,搬至同康社区后张道琼的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她自己也成了上班族,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张道琼工作的扶贫车间大楼位于同康社区内,距她家仅百米,几家企业经营着电子设备、纺织、饰品、美甲等工种。启鑫电子总经理姜晓华说:“张道琼就在我们公司上班,我们主要生产民用客机上的航空耳机,用工量相对较大,正常运转时组装流水线就需要上百人同时工作。”

在关岭,像同康社区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14个。为摆脱深山区、石山区致贫的困境,关岭自治县生态移民局响应“群众不搬迁,干部不下山”的号召,“十三五”期间全面实行统规统建集中搬迁,4691户22140人从大山深处迁出。安置点以脱贫为导向,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根据现有的公共资源、可就业岗位、可脱贫产业确定安置容量和安置点建设规模。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对于较晚进入城市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来说,就业是踏入新生活圈的第一步。基于此,关岭生态移民局积极开展培训和就业服务,依托周边产业、扶贫车间与人才市场培训鼓励安置区群众就近就业,百合街道工作人员朱皓说:“为鼓励搬迁户积极就业我们推出相关政策,在合作社及扶贫车间就业满三个月以上的贫困户,可在其工资基础上再增30%的稳岗补助。”

在紧抓就业的同时,该县生态移民局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为主转向后续扶持,从“五个体系”着手,全县新建或改扩建学校5所,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需求;各安置点均有卫生室,搬迁群众看病全部实行一站式报销,贫困群众先诊疗后付费;设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平价购物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基础配套;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已实现有效衔接……

“十三五”期间,关岭共有52个自然村寨整组搬迁,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后实现全部脱贫。新生活带来了新发展,从贫瘠的困境中翻身,从石山区“农民”到安置点“新市民”,搬迁群众迎来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