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2020年12月01日08:45  来源:贵州日报
 

望着即将完工的水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发耳镇卫生院)二期工程。水城县发耳镇卫生院院长张学军告诉记者:“县级医院拥有的科室我们几乎都有了。”

随着儿科、妇产科、骨科、中医等特色科室的开设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慕名到发耳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

72岁的赵敏光,家住水城县发耳镇新光村新坪组,因膝关节病变,多年来只能杵着双拐行走。

去年6月,赵敏光在发耳镇卫生院就诊后,做了膝关节置换术,3个月后,他可以扔掉拐杖行走,如今小跑都不是问题。“想不到我们卫生院还能做这样的‘大手术’,我预计在外面要花数万元才能做,现在在‘家门口’做,只花了几千元。”

目前,发耳镇卫生院覆盖鸡场、杨梅、新街、都格等周边乡镇10余万人口,还与周边卫生院建立了“二级转诊”机制,这些医院处理不了的病例,就会送往该院,实现了病人县域内便利就诊。

谈及变化,张学军提到最多是“大小”“多少”“高低”三个词:村卫生室从60平方米变成了270平方米,医务人员从27人增加到163人,技术水平从“住院医师”提升到“正高专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发耳镇卫生院的发展变化,是水城县在医疗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水城县围绕“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增强服务意识”这条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积极探索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办医机制,高标准配套设施。根据区域分布和人口情况,合理布局中心乡镇医院,按照二级医院的标准打造中心乡镇医院;全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加快乡、村远程医疗系统建设,28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五室”标准化建设(远程会诊室,检验室,心电室,DR室,B超室)、局域网和专网、数字化医疗设备安装及互联互通等项目的建设。

创新引才机制,高质量打造队伍。探索创新合同制、聘用制等引才机制,设立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生活补助专项基金,落实高学历、高职称医务人员基层岗位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解决乡村两级医疗技术人才紧缺难题;采取“合同制村医+乡村医生+卫生院下派人员”方式,按照每千人1名村医的标准,配齐配足村级医务人员,确保24小时有医生值班,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医生看病。

创新管理机制,高效率服务群众。率先探索推行村医公职化管理,村级医务人员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药品耗材使用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共同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慢性病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任务,形成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相互依存、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良性工作格局。

水城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彬达表示,该县将持续通过创新引才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村民覆盖,以全民健康促全面小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