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当“红娘”,新蒲蔬菜产销无缝对接

2020年11月13日08:22  来源:贵州日报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数据是一座“桥”,餐桌在这头,田间在那头,当消费者夹起盘中菜,扫扫二维码,还能了解它们的生长历程;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脚环是一块“屏”,跑山鸡是主角,工作人员是观众,通过手机系统,即可监控它们的即时状态。

随着大数据以及高科技手段的不断普及,智慧农业在贵州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自遵义市(新蒲)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智慧云平台投用后,新蒲新区便开启了坝区种菜、卖菜的数据模式。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手段,该平台一共卖出了53.5万余公斤绿色蔬菜,其中48.5万公斤蔬菜销往上海、深圳等地。

据悉,今年3月8日,遵义市(新蒲)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扶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挂牌。

“我们就是卖菜的,只不过利用了现代技术!”站在云平台大屏前,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新蒲新区虾子镇南坪村第一书记席波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份”。

记者在云平台显示大屏上看到,辖区合作社、农产品种植规模、食材采购统计、企业新增销售订单等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平台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合作社以及种植养殖大户按需种养,实现订单式农业生产。”席波说。

每天下午3点,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配送人员会根据平台订单,到各坝区、农作物产区收购蔬菜,晚上7点左右对蔬菜进行统一检测、分拣和装筐,次日凌晨4点送到各收货点。清晨6点,这些蔬菜就能走进市民的菜篮子。

此外,每份蔬菜都会被贴上一个二维码,客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追溯该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施肥情况、质检报告等相关信息。

“新蒲新区4万余名师生是我们的‘大客户’,蔬菜品种涵盖了莲花白、萝卜、生菜、辣椒、茄子等。”席波说。

在保障本地市场供应的前提下,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还积极开拓外省市场。

今年3月,新蒲新区龙堰村7.5万公斤萝卜滞销,通过智慧云平台“牵线搭桥”,很快接到订单,成功销往重庆等地。

随后,新区的蔬菜又走进了上海。5月,在上海禾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新区蔬菜和“贵三红”“辣山”、绿壳鸡蛋、蜂蜜、大米等7种农特产品走进上海遵义馆。

“由于订单多,我们有时还要到周边县、区和乡镇收购蔬菜,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席波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