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0年11月09日14:4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村两委成员,讨论村里近期产业发展进度和存在的困难
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村两委成员,讨论村里近期产业发展进度和存在的困难

“现在还有几户农户地里种了树,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这个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事儿。”

“老百姓之所以不肯把土地流转出来,主要还是补偿金的问题,我们应该多方面打听,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这样,我们分组开展工作,一组继续跟进现在蔬菜种植进度,二组负责入户征询这几户老百姓的想法和意见,三组负责了解补偿金的事宜,之后,我们再来统一协商解决。”

……

时值深秋,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只见道路旁、山林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村里难找闲人。在村委大院会议室里,八九个村干部围在会议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村里近期产业发展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小小的会议室里,氛围热烈而有序。

“村里几个产业项目的进展、土地流转进度、村民反映的问题,都要摆在桌上,一个一个地琢磨、掂量,拿出个可行方案来。”水尾镇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说。

致富路上“葱”满希望

山歌悠扬,葱香阵阵。在新场村的蔬菜基地里,香葱种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几十个村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小锄头挖垄栽葱,即便凉意袭人,也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的工作热情。

“我孙子在上幼儿园,送他上学了,我在家也没事,就来这里干活,一是锻炼身体,挣点钱;二是这大老远运来的葱,放久了也就坏了,我们帮着尽快栽下去,损失就小一点。”

今年68岁的刘如英,身体硬朗,做了几十年的农民,老了也闲不住。她高兴地说,以前干农活是为了糊口,现在出来干活,更多是为了锻炼身体、打发时间,我们农村人的日子现在是好得很咧!

据了解,新场村蔬菜基地共200亩,其中香葱100亩,香菜100亩,产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带动、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公司负责保底收购和技术指导,让产业发展有底气、群众增收有保障。

“现在香葱栽了80亩左右,预计还有2天就完工了,接下来继续栽香菜,每天在基地里务工的都有60多个人,工资是80元钱一天,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水尾镇新场村村委会主任吴绪德说。

香菇飘香 “鼓起”钱袋子

葱香漫田野,菇香飘林间。这几天,新场村林下食用菌基地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正抢抓时节,将菌棒竖立摆放,以提高出菇率。背井离乡打工十几年的村民刘松珍,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可安身又能顾家,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村里面的产业也多,只要自己勤快,天天都有事情做,每天80块钱,一个月就是2400块钱的工资,挣钱养家两不误。”刘松珍满意地说。

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告诉笔者,该村林下食用菌产业是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的。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仅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能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助群众敲开致富小康门。

“在家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一个月可以赚到2500到2600元钱。”

“从大树林村搬迁到移民小区来的,年纪大了也出去不了,在基地里背菌棒,一天也有80块钱,挣点小用钱。”

“现在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好得很的哟,在农村住着,也能过上城里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不仅按月领工资,还不用背井离乡。”

……

家门口实现就业,老百姓既有稳定收入,更有满满的幸福感,谈起现在的生活,新场村老百姓个个脸上都是满意地笑容。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新场村71名党员是个个亮身份,人人树形象,努力走向‘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乡村振兴之路。”黄俊榜说。

据了解,自2017年来,新场村以党支部带动产业,先后发展了大棚香菇、香葱、缸豆、林下养蜂、林下食用菌等十几个种养殖产业,全年每天至少有60人在合作社务工,并以“强村带弱村”的帮带模式,利益联结水尾镇长坪、于河两个村的建档立卡户242户。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新场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的产业模式,形成了产业跟着市场走、市场跟着需求走、群众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党支部走的良好格局,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在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中唱响“党支部”助增收、促发展的主旋律,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源动力”。(图/文 陈敏 吴念)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