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

技术就是生产力 石山长出“摇钱树”

2020年10月26日08:07  来源:贵州日报
 

有“地球裂缝”之称的花江大峡谷一带山高谷深、峰峦蜿蜒,关岭自治县著名的“板贵花椒”核心种植区也在这里。

每年的8月,花江镇坝山村,一簇簇青色花椒缀满枝头,颗粒饱满结实、色鲜油润,微风拂过,椒香扑鼻。不远处的花椒加工厂,机器不停运转将鲜花椒烘干以便存放。

“在割花椒枝条的时候一定要留2至3厘米枝条在树上,否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坝山村的花椒种植大户曾德春是当地有名的花椒种植能手,村民采收花椒都会向他请教。

今年50岁的曾德春,与花椒打交道已经20多年了,可花椒真正让他增收致富却是近几年的事。

山高坡陡、水恶石多、土层贫瘠,关岭自治县是我省石漠化重灾区,特别是花江一带,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很多当地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当地有“逃离板贵”这一说法。

“土地贫瘠,广种薄收,人吃玉米芯,猪吃玉米壳。”回忆起多年前栽种粮食的情景,花江镇林业站站长任世超感慨地说。

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关岭大力实施“生物治理﹢产业扶贫”模式,1997年开始引导群众种植花椒。由于花椒耐旱,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短短两年种植规模就扩大到1万亩。“种出来的花椒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颗粒饱满,花椒精油含量是普通青花椒的3至5倍,被誉为青椒王,畅销四方。”任世超介绍,2000年左右,“板贵花椒”声名鹊起,吸引无数客商前来收购。

但此后由于种植技术跟不上,管理粗放,花椒产量逐年下降,加上树龄老化,每亩产量仅300斤左右,椒农们逐渐失去信心,曾经给农户带来希望的产业处境越发艰难。

如何破除瓶颈,扭转局面?2017年,关岭自治县制订发展规划,确定了重振花椒产业的发展思路。不仅组织600多名椒农到重庆江津考察学习,还出资购买花椒苗,引进新的花椒种植和采摘技术。

技术改良,让关岭花椒产业迎来了转机,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斤提升到如今的1000斤。科学技术赋能,花椒树成了“摇钱树”,群众也吃上了椒香四溢的“富民”饭。

曾德春就是第一批去重庆考察学习的椒农之一。“我们把在重庆学到的改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花椒树上,经过精心培养,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产量大大地增加了。”曾德春对未来信心满满,今年,他的110亩花椒将带来30万元的纯利润。

曾经连野草都难以成活的石山上,已经长满了手臂般粗壮的花椒树。技术改良让花椒成了关岭真正的脱贫致富产业。看到花椒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外出的村民都纷纷回到板贵,种起了花椒。如今的“板贵花椒”是名声在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亩产值已达万元以上,整个板贵片区的荒山荒坡逐渐变成了绿色“银行”。

2019年,在全省农村产业革命的春风下,关岭自治县全面启动花椒扶贫产业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10万亩花椒产业项目。如今,花江镇花椒改良技术辐射到了关岭的沙营、普利、岗乌等周边适合发展花椒产业的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花椒。

目前,关岭花椒种植总面积达8万亩,投产1.5万亩,今年预计可采收鲜花椒400万斤,实现产值4000万元。有效带动1650户农民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0户1750人。花椒产业已成为关岭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花椒也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