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贵州铜仁的生动实践

2020年10月20日15:1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区域的近千万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占全国搬迁人口近五分之一强的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础上,通过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着力书写“后半篇文章”。跨区域异地扶贫搬迁人口占全省54%的铜仁市,落地落实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着力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勾勒出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生动实践的工笔画。

抓服务解民忧 增强群众归属感

铜仁市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后续的工作思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载体,落实“1+3+N”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大党建、工青妇等群团合力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作用,从实际中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活生计问题。比如大龙德龙新区跨区域安置点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半小时”服务圈,思南丽景社区安置点通过“暖心大姐”品牌服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双阳工程”等系列活动,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所有安置点全覆盖实施“希望工程·爱心陪伴”和“四点半”课堂,切实解决了“就业与顾家”难兼顾的矛盾,充分保障搬迁家庭劳动力正常就业、安心就业,搬迁学生无缝监管、安心上下学。在安置点设立为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民生保障各项政务服务业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理念,群众归属感得到增强。

抓就业强民生 增加群众获得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铜仁市始终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摆在优先位置,制定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十条措施的通知》等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有效解决从农村到城市就业模式转换难的问题。通过开展春风招聘行动、“留雁”行动、专场招聘会、以岗代训、就业补贴、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荐就业、在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招募专职志愿者等多种形式让搬迁群众多向选择,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与职业技术学院、辖区工矿企业密切协作,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开展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有一技之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据统计,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了户均1.5人以上稳定就业,就业收入户均40000元以上。搬迁群众实现了多渠道就业创业,搬来了致富新路。

抓保障促和谐 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切实抓好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和各类社会保障问题,铜仁市在各规模安置点均高标准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搬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落一人;合理配套建设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训练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各类社会保障资源,建立特困群众帮扶基金,做好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区殡葬服务制度,减轻搬迁群众丧葬负担等。通过实施各类保障措施,搬迁群众增强了幸福感。

抓治理保稳定 提高群众安全感

安全感是衡量一个地方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铜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致力抓好安置点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人财物的保障,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在新家园能和谐发展。如在社区安置点,通过设立社区警务室、组建小区志愿巡逻队伍、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细化社区居民公约等,实现法治、德治与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居民公约的约束作用,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促进安置点的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举措。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让群众搬来了安居乐业,搬来了幸福生活。(铜仁市委讲师团团长张月勇、铜仁市委讲师团干部谭婷)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