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村的蝶变之路

2020年10月20日15:3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我家里所有土地都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了,遇到轻松的活就去做几天。”自新蒲新区虾子镇三台村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该村80多岁的老奶奶李小平就过上了“轻松又有钱”的日子。

2017年,春

2017年,新蒲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台村结合本村实际,大力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计划发展辣椒和秋冬季蔬菜种植。

“种了几十年的玉米突然不种了”,这让三台村群众有些担心,一是担心种植技术不好造成减产,二是担心种出来的东西没有销路。同样的担心也困扰着三台村村支两委工作人员,一方面是农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当年见效,这些因素就会打击群众种植积极性,群众村支两委工作的信任程度还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就算按照原计划进行了调整,但这种不规范、不成规模的小户种植、散户种植模式,很难做活、做大村里的产业,群众也不能分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多红利。

“要将农民种植的风险进行转嫁”。三台村村支两委决定,成立村合作社,把部分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金,或是在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让群众看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2017年,三台村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向群众发放务工共资10万余元。当年,村合作社就实现了盈利。

2018年,冬

2018年,三台村继续向群众宣传调减低效农业种植,村合作社向群众集中流转土地360亩。其中,种植坡度大于25度的200亩土地被用于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剩下的160亩被用于产业调整后的辣椒和青菜、茄子种植。有了2017年的成功经验,未流转土地的群众也跟着村合作社进行了调整。

2018年冬季,三台村土地里的青菜长得喜人,很多蔬菜商贩都看中了这里的青菜,可就是给不上价。最开始8毛,然后5毛,最低的时候还给到了1毛5,这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忠义有些苦恼。

这批蔬菜都是事先按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的应季蔬菜,可到收成的时候,农产品价格上不去,种菜成了亏本买卖,要想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另辟蹊径,增强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做成存放时间长的腌菜。”有了这个想法,村合作社将160亩的青菜全都做成的腌菜,每斤售价达到5元。

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三台村的蔬菜种植收入不降反增。群众觉得这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些不一样。

2020年,3月

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新蒲新区各地开始陆续复工复产,三台村生态农业采摘体验园也开业了。和其他“农家乐”不一样,在这里,体验园内10亩的蔬菜由你选择;想吃鱼,还可以自己垂钓。同时,体验园还配套了儿童游乐园、宴会厅等设施。“餐厅里所有菜品的原材料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基地。今年,我们种的茄子买到15元一个。”何忠义笑着说。现在村合作社办起了农家乐,农民种植的蔬菜直接变成了消费者餐桌的食品,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种什么上,要让一产与三产的有机融合,算好总账,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真正目的。”何忠义告诉记者,今年,三台村村合作社集中流转群众土地400余亩,预计支出群众务工工资60万元,人均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以上,村集体计划增收的121万的70%还将用到群众的集体分红上。

靠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台村有了自己的新型业态,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也繁荣了农村,富裕了农民。

今年,该村的人均收入将达到22000元以上。(包福兰)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