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旅游景观 放大辐射效应

穷山洼变成“聚宝盆”

2020年10月18日09:22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李娟

仲秋时节,距雷山县城20公里的雷公山西北面半山腰上,绿色、黄色、酒红色的山林构成了一幅姹紫嫣红的秋色图。

丹江镇乌东村坐落于此,村内鳞次栉比的木质吊脚,两条蜿蜒而过的清亮小河,飞檐翘角的风雨桥,乌东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能让人诗意栖居,怀念乡愁。

“2016年任村支书以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上有没有游客订房的订单。”村支书杨昌忠说,“靠绿水青山发展旅游,我们村不少人富了起来。”

杨昌忠家是村里较早开办农家乐的,每年有10余万元的收入。今年,他家接待了5个旅行团,累计接待游客2000多人,收入六七万元。

据杨昌忠回忆,本世纪初期,村里有90多户400多人,人均1亩田,但亩产量只有600多斤,年人均收入只有900多元。那时肉、油少,一顿要吃六七碗饭,多数人家吃不饱饭,许多人都去外面打工了。

2016年村党支部换届,乌东村党支部选拔出年纪轻、有文化、能力强、威信高的乡土人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民俗旅游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子。

2018年,雷山县发起战胜贫困的歼灭战,从县直部门选派实职科级干部到村任第一指挥长。原雷山县委党建办主任杨俊彪到乌东村任第一指挥长后,组织村“两委”人员全力打造雷公山地区乡村游、体验游、亲子游等系列民族生态特色旅游线路。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停车场、旅游公厕、排污系统、青石板步道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创建了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山水田园景观、苗寨风雨桥、苗族文化传习所等一批乡村旅游景观。眼下,拿着画夹带学生写生的大学老师,带着孩子挖折耳根、抓稻花鱼的城里人,成了村里的常客。

“为加快旅游发展步伐,我们村还投资12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培训基地。在雷山县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引进贵州泱泱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云山初见民宿,集培训、住宿等于一体。”杨俊彪说。

2020年6月民宿正式运营后,乌东村初步构建了高中低端层次互融共生的旅游接待体系,形成了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山水观光+亲子互动等系列旅游产品,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种植茶叶700多亩、天麻1500余亩,覆盖带动500余人,户均增收1.5万余元。

——重点开发农家乐接待共10户,年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年旅游创收达30万元,户均纯收入3万元。

——与贵州康利矿泉水公司、云山初见民宿合作开发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

据统计,村“两委”领办的雷山县迎康村旅专业合作社,总资产达3200万元。年底,入社的133户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保底分红能达到2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还有五六千元的工资收入。

下一步,乌东村还将借助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发展试点村的有利时机,开发建设农耕体验基地、水上乐园营地、共享农庄、创意工坊、慢村氧吧、养生庭院、亲子乐园、演艺广场、艺术创作基地等乡愁衍生品,打造综合旅游景观,放大乡村旅游辐射效应,构建生态、文化、农业、扶贫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