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灵药”丰收拓宽致富路

2020年09月23日11:15  来源:贵州日报
 

“白天采果,晚上打包联系物流发货,很忙,但也开心。”9月17日,德江县高山镇铁贡坝社区,绿之缘八月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排排成熟炸裂的八月瓜,让基地负责人曾顺国和务工群众笑容绽放。

“300多亩土地预计产鲜果4万斤,保守估计产值60万元以上。辛勤耕耘,总算收获丰硕。”把山里的野果做成带着社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规模产业,曾顺国很有成就感。

曾顺国种植的八月瓜,药名“预知子”,原本是生长在林深树茂、山麓谷地的野果子,貌不惊人,在德江县少有人识。其果味糯甜,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本草拾遗》记载,八月瓜“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德江县将其纳入中药材产业名录,鼓励农民大力发展。

绿之缘八月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高山镇的政策支持下,5米宽的硬化产业路从基地中蜿蜒穿过,中国五矿集团提供的100多万元产业基础项目扶持资金完善了灌溉设施。曾顺国从贵州大学请来中药材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八月瓜的品质和产量。

“八月瓜在山上的树林里随处可见,就是野藤野果,以前没想过有一天我们能靠它赚钱。”铁贡坝社区村民冉茂芬说,合作社创办以来,她便被聘请为管工,负责安排和调度工人,每月工资2600元,社区不少农户因在基地务工顺利脱了贫。

种好一棵藤,收获一树果,赚得一桶金。曾顺国介绍,合作社每年带动2000多人次就业,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今年果子成熟后便引得外界客商关注,目前已与陕西西安一家公司达成3万斤鲜果的订单协议。另外,八月瓜还通过线上销售到全国各地。

德江县大多数地方山地多、平地少,受天气影响大,传统农业不占优势。但山高林深、植被丰茂、灵药遍地,中药材是德江的一张特色名片。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江天麻就声名鹊起,发展至今仍是德江的“招牌产业”之一。

2018年,农村产业革命的号角吹响,德江县紧扣“八要素”做强老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时间,花椒、天麻、铁皮石斛、八月瓜、罗汉果等33个中药材品种异军突起,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良方。

像德江县高山镇铁贡坝社区一样发展中药材走向致富路的乡村,在铜仁市还有很多。

铜仁大力推动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着力培育黄精、天麻、铁皮石斛、缬草、花椒、杜仲、太子参、白芨8个重点品种,在武陵大地激起层层浪潮。

曾经,印江自治县刀坝镇群众多是依靠玉米、红薯、土豆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产业底子薄,群众收入不稳定,青壮年他乡谋生。

经过多次考察论证,结合土地资源、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2016年引进贵州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刀坝镇玉龙山发展黄精种植。

经过3年发展,黄精种植面积达4000亩,带动附近8个村的群众就近务工,每年仅除草管护发放给群众的工资就超过百万元。同时,带动当地14个村专业合作社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来,涉及花椒、黄姜、白术、青蒿、菊花、苦参等中药材。

深耕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铜仁农民种植中药材的增收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据了解,目前,全市万亩中药材种植乡镇11个,已建成50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116个,培育经营主体505家,仅去年就带动全市5.27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铜仁花椒、黄精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天麻、缬草位居全省第二。

截至目前,铜仁市中药材产业累计种植60.98万亩,产量3.85万吨、产值5.73亿元。预计今年将新增面积15万亩以上。(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勇)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