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贵州省分行支持旅游模式绘就乡村振兴美景

2020年09月21日10:3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一部心史铸魂魄,一曲长歌颂家园。在阔别259天后,全国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西江盛典》于7月28日迎来了疫后首演。

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坐在雷山县大塘镇鸡鸠村360度可旋转风雨桥观众看台,伴随着阵阵清风雾霭,一场跨越千年的苗族璀璨历史文化,在演员们68分钟的动情演译下,尽情绽放在藏在大山深处的苗寨,震撼着每一位现场观众的心灵。

《西江盛典》演出带旺雷山县旅游业的同时,也带火了群众的日子,改变了庄稼人祖祖辈辈讨生活的方式。

夜幕降临,结束在剧场清洁工的工作,匆匆吃过晚饭扣,大塘镇小河村贫困户吴海燕便来到《西江盛典》演出后台,麻利地化妆、换演出服,等待登台表演。

“原来跳苗舞只是爱好,没想到有一天能靠它挣钱。我在这里当群众演员,一场表演可以得到50元的演出费,加上在剧场做清洁工的收入,每月可以挣3000元左右,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强了。”吴海燕满足地说。

在大塘镇,吃上“旅游饭”的群众远不止吴海燕一家。

“1号桌买单,2号桌加一个苗家腊肉。”用餐时间永远是大塘镇张老水一家最忙碌的时刻。夜深人静,盘点一天的营业收入,6600元这个吉利的数字让张老水眉开眼笑。

今年4月,张老水在《西江盛典》剧场附近的餐馆开业。尽管前几个月生意受到疫情影响有些冷淡,但《西江盛典》复演后,凭借日益旺盛的旅游人气,加上自己一手的好厨艺,他的餐馆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天的营业额都保持在5000元以上。“我们一家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张老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在张老水一家带动下,周边群众也纷纷抓住旅游商机,做起了餐饮和民宿生意,户均净收入近9万元。

一子落,满盘活。在《西江盛典》旅游项目带动下,大塘镇铜鼓和芦笙成为抢手货;多年不见的农家集市重新开张,周边群众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再也不愁销路。

盘活大塘镇乡村经济一泉“活水”的贵州省西江盛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也曾被资金短缺困扰。

“复工复产以来,聘请专业演员、完善高端演出设备和基础设施,样样都要钱,资金真是捉襟见肘。幸好建行及时抛来橄榄枝,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贵州省西江盛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东感激地说。

今年4月,得知贵州省西江盛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因缺资金复工复产受到影响时,建行贵州省分行紧急成立工作组,特事特办,快速向该公司投放固定资产贷款1.1亿元。资金的及时投放,为项目建设注入一剂“强心针”,为疫后首演的华丽回归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西江盛典》项目预计每年收入6000万元以上,同时还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为本地解决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帮助周边苗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看着我们支持的项目能帮助这么多群众过上好日子,感觉特别欣慰。” 建行贵州省分行生态旅游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尤婷说。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但业态单一,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效应较差。传统信贷模式往往只对单一景区或单一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覆盖面有限,金融满意度欠缺,更难以形成产业拉动和更好的脱贫带动效益。

秉承建总行新金融理念,建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推出“龙头企业+农户+金融+旅游”的新金融支持旅游模式。该模式下,建行贵州省分行集中全行优势力量,把有限的信贷资源精准投向旅游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把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如民族商品制造、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串珠成链”,充分发挥“一业带百业”、“一产带三产”的放大效应,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支持旅游模式“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下,我省盘州 、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送上马再扶一程。想尽办法播洒金融“雨露”为旅游产业增添动力的同时,建行贵州省分行还发挥融智优势,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在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盘州 等景区推广上线“智慧旅游”平台,让景区管理更高效、商户经营更轻松、游客体验更美好。(建设银行供稿)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