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领航魔芋产业发展的“绿塘实践”

2020年09月15日11:0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方县绿塘乡农户正在给魔芋施肥。郑春华 摄
大方县绿塘乡农户正在给魔芋施肥。郑春华 摄

近日,笔者来到贵州省大方县最高峰龙昌坪下的绿塘乡五星村魔芋基地,绿油油的魔芋成片分布在山峦之间,10多位村民正在给长势喜人的魔芋施肥。

“今年五星村种植了1000多亩魔芋,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而且还可以就近务工和参与分红,照顾家里、增收致富两不误。”正在指导施肥的联系村领导、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赵庆华说:“截至目前,五星村今年发放的务工费就已经有40多万元了。”

这只是绿塘乡魔芋产业的冰山一角。2020年该乡魔芋种植面积达8050亩,通过党委统筹、支部引领、企社联动、村民参与等举措,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破题:变革之路

龙昌坪海拔2325米,是大方县最高峰,龙昌坪下的绿塘乡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气候高寒,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低效农作物,农产品附加值低效,农业长期维持在自给自足阶段,群众收入不高。

曾经,绿塘乡在辣椒、刺梨、皂角等产业方面多方尝试,但并不尽人意。如何因地制宜做好农业这篇文章,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产业之路?通过论证,绿塘乡偏偏看上了人们司空见惯的魔芋。

提到魔芋,可谓家喻户晓,但在过去谈不上规模,更谈不上形成产业。绿塘乡虽然有传统种植魔芋的习惯,但主要集中在河谷槽区分布的村,零星分布。2018年,有村民小规模种植魔芋10余亩,没想到获得了丰收。通过比较,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划算得多。

2019年,绿塘乡引进龙头企业大方县芦笙妹食品公司试种魔芋2000亩,取得成功。绿塘乡乡长余庭贵说:“经测产,二代种植区域,平均商品芋亩产均超过4000斤,最高达到8000斤,产量、品质均超过周边县乡种植基地,平均亩产达1.4万元,除去每亩6000元的成本,收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作物,老百姓纷纷加入魔芋种植。”

解题:壮大之路

魔芋获得丰收后,大大增强了绿塘乡发展魔芋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绿塘乡在充分征询群众意见后,围绕群众增收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精心培育适宜该乡发展的魔芋产业,在2019年成功试种2000亩魔芋的基础上,将魔芋作为主导产业,2020年在全乡范围内种植魔芋8050亩。

“这里的海拔、土壤、气候等十分适宜于魔芋生长,通过‘公司+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绿塘乡探索出了‘一社两业’齐头并进的新做法、新思路,不断做大、做强魔芋产业,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绿塘乡魔芋专班负责人张林介绍说。

作为一次重要的产业革命,绿塘乡高度重视魔芋产业的发展,成立了魔芋专班,专门负责魔芋产业发展。余庭贵说:“我们要求每个村党支部至少领办1个合作社,并在魔芋产业链上建立了党支部,同时乡里还成立了合作联社,对全乡7个村合作社进行统筹管理,统一资金、采购、种植、技术、销售等。”

该乡将魔芋专班派出取经,同时,邀请龙头企业对全乡所有干部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专班掌握技术后,到每个村组织群众实地培训,从土地选择、翻耕,到种子选择、开箱、起垄等,让群众全面掌握所有种植所需的知识技能,使魔芋产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答题:振兴之路

为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绿塘乡以“三重保障”保证群众收入。一是土地流转费,目前,全乡已发放流转费420万元;二是务工收入,每亩全年用工超过20个,每个工是80元;三是收入分红,魔芋产生效益后,利润的70%用来分红给土地入股的农户和贫困户,30%作为村集体经济。

“以前我家主要是种苞谷,效益不高,除去各种费用,基本上等于白白辛苦一年。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有400元的流转费,在家门口的基地里打工,每天有80元的工钱,以后还可以参加分红,比自己种苞谷强多了。”五星村村民宋良杰一边施肥一边高兴地说。

为确保魔芋销售,绿塘乡与芦笙妹食品公司签订了保底回收合同,降低种植销售风险,并多渠道与大市场进行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同时,该乡还通过考察,申请建设魔芋加工厂,延长产业链。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有意向在绿塘投资进行魔芋深加工。

绿塘乡党委书记肖顺平说:“绿塘乡千方百计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魔芋产业,围绕党支部带强、合作社带富的目标,全力打造‘魔芋之乡’, 助推产业发展,为持续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两场硬仗,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忠友 郑春华 张倩)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