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医少药”到“家门口看病”

威宁贫困群众有了踏实的“医”靠

2020年09月14日08:42  来源:贵州日报
 

站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高处看,15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成了一道亮眼的风景,红白相间的线条清晰明亮。墙体上,写着的“幸福乡村卫生室”格外显眼。

为何叫幸福卫生室?村民杨永永道出了由来:“老卫生室环境又脏又乱,现在的卫生室环境干净整洁、药品齐全、服务挺好,感觉挺幸福。”

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资料室“四室分开”,血糖仪、心电仪、诊查床、呼吸器等设备设施让幸福卫生院“五脏俱全”,彻底告别了以前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表“老三样”看病的模式,普通小病、常见病都能在村卫生室得到治疗。

对杨永永来说,看病跑路曾经是她的“痛”,“以前去一次城里把药买回来囤起,而且要走很久才买到,现在完全不用了,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解决了。”

像这样的幸福卫生院,威宁共建设了619所,并配置了1405名村医,平均每村至少有两名,群众实现了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

地处贵州乌蒙山腹地的威宁自治县是2020年全省剩余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山高路远,群山阻隔,过去村民看病,受制的除了自然条件,还有医院的“硬件”设施。“小病拖,大病扛”曾是威宁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真实写照。

“当时仅有一栋没有抗震能力的800平方米业务用房和一台X光机,一个综合门诊,只能看一下简单的头疼脑热和清创。”石门乡卫生院院长金佳毕说。

“十三五”以来,威宁自治县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实现了全县41个乡镇(街道)均有一所达标卫生院,共建设了619所村卫生室,并配置了1405名村医,着力破解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突出问题。

一所所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新建、一台台崭新设备仪器投入使用、一间间现代化病房设施齐全、一位位骨干医疗团队医生驻点坐诊……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现在我们卫生院有3000平方米,职工41名,完成急诊急救室、远程会诊室等建设,彻底解决了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面貌。”金佳毕高兴地告诉记者。

威宁还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乡村医生能力培训,2020年以来,共培训8000余人次,大力提升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留在村卫生室治疗。

“之前,医院没开展过肛肠手术,经过培训进修后,回来总共开展了1000多例手术。”威宁迆那镇卫生院副院长林炳成把肛肠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娴熟,周边7个乡镇村民也慕名而来。

随着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医疗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医疗保障、远程服务、签约家庭医生……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威宁让贫困地区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血压正常的,但是不要大意,平时还是要吃清淡点。”9月12日一早,牛棚镇鱼塘村卫生室村医马雄康背着医药箱,来到签约服务对象曹宣文家,量血压、询问服药情况、了解饮食习惯。

今年67岁的曹宣文,患高血压已有5年,以往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走到村卫生室去测量血压情况。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家庭医生长期跟踪掌握病情,根据他的身体状况换药调理。“以前是我们找医生,现在是医生上门来找我们,有她们在,心里特别踏实。”曹宣文感激地说。

截至目前,威宁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17万人中,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30.83万人,为1.8万名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

此外,威宁还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优惠政策。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97.18万人次,医疗总费用3.15亿元,报销2.79亿元。

基层卫生条件得到应改尽改、家庭医生实现应签尽签、三重保障做到应治尽治,一项项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地落实,让“小病拖,大病扛”的窘境成为历史,贫困群众有了踏实的“医”靠,实现了从“缺医少药”到“健康威宁”的蝶变。(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传娟 谢朝政 周阳 冯相清)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