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清江村的“贫”“富”变奏曲

2020年09月08日09:3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公益助农团队慰问清江村贫困户。宋波 摄
公益助农团队慰问清江村贫困户。宋波 摄

“水色山光比画图,春来烟雨润如初。小楼几栋凭高阔,一季春光占半湖”。

花梨镇清江村位于开阳县东北部山青水绿的开州湖畔,距开阳县城25公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户42人。2019年底,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与大多数村一样,曾经的清江村也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民世代靠种植水稻玉米、拉网捕鱼营生,日子淳朴,却也贫穷,部分群众甚至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然而,如今再走进这里,成片的精品水果产业在村中延展,碧绿的开州湖水倒映着村中高低有致的砖红色民居,一幅“山水靓、环境美、百姓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在风光旖旎的开州湖畔渐次铺展。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汪水,变的是山乡逐步走向振兴的昨天和今天。“变”与“不变”间,清江村“贫”与“富”的变奏曲已然奏响……

战贫: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清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只有12户,但全都是“贫中之贫”。

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近年来,花梨镇党委政府及清江村两委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用心用情用力扎扎实实带领贫困群众找问题、谋思路、兴产业、拔穷根,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扎实带领群众努力奋进,苦干实干。

为全面掌握各组及每户贫困户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确保“对症下药”“精准帮扶”,村两委入组入户访贫摸底的足迹踏遍全村每一寸土地,成了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老常客”。与此同时,“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和以产业带动扶贫的工作思路也在走访中被确立起来。

思路确定后,村两委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改“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为确保贫困户“户户有增收渠道”,村两委流转630亩土地成立“开阳县湖乡花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大红桃(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4800亩,村委在合作社占股19%,并从19%的股份里面抽取5%专项用于帮扶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村贫困群众就业有渠道,增收有保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壮大。2019年底,清江村12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元,全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超过了1.2万元,12户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教育、医疗全部得到保障,圆满完成了整村脱贫任务。

提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古渡滩中春水生,当年酣战数舟横。腥风吹雨曾多少?但向青山问姓名”。

乌江右岸,大河奔涌,青山巍峨。86年前,红军长征进入贵阳地界后的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风烟如往事,英烈永存焉。如今,站在位于清江村境内的开阳港码头朝对面望去,“长征广场”四个大字映入眼帘。86年前红军激战的硝烟虽已散尽,然先烈留下的为国为民情怀依然激励着清江人民。

红色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发展。清江村凭借开州湖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独特的文化优势,通过合理挖掘红军长征文化,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党建+旅游”,打造了5000㎡的红军广场,初步建成红色文化墙50米,红军抢渡雕塑1座,整合打造了清江村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每年吸引大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来此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党建活动,现已接待游客15000余人。

同时,为进一步助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该村在党建引领上探索新路,打造乡村特色风格民宿“湖畔营宿”,并成立了‘清江村湖畔营宿’党支部,全力建设集休闲、娱乐、垂钓、游船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真正带领百姓逐梦“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想生活,不断以“党支部+”促进山乡小村幸福题得到“优解”。

赋能:产业发力,助推振兴

清江村境内的开州湖,是贵州省北入长江的“桥头堡”,开阳港最大的港区洛旺河码头就建在湖内。从这里往北约24公里即进入乌江主航道,是全省“通江达海”梦想“启航”的地方。

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生态保护要求和部署,花梨镇依法对镇域范围内开州湖两岸152户609.87亩网箱养鱼开展清理,不少渔民被迫“转产上岸”。

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网箱,下一步如何谋生?渔民脸上存疑,村两委心里也没底。

如今,这些都已在开州湖两岸郁郁葱葱的经果林中找到了答案。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定是关键。该村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大红桃、枇杷、樱桃、柑橘等精品水果种植,助推“转产上岸”的渔民就业增收,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为带动村民参与发展,村两委找到村里的种植大户黎洪平等6名党员,由党员首先带头成立4个示范基地合作社,先行先试种植柑橘、樱桃、红柚等水果,坚持新技术先学,新品种先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慢慢地,处于观望状态的村民越来越多地参与了进来。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带这个头,这几年我创建了贵州开阳龙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果园场,种植红心蜜柚150亩、柑橘420亩、蜂糖李布朗李80亩、枇杷100亩,15人长期在我的基地上务工,忙的时候多达几十人,乡亲们也算是有了一笔不错的收入,一些村民在我们党员的带动下,也自发的开始了种植。”种植大户黎洪平告诉笔者。

目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清江村已种植大红桃4800亩、樱桃2000亩、枇杷2300亩、柑橘2000亩,另外还有李子、桃子等,已初步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水果,一年四季有果摘”的格局。今年5月,在该村大红桃基地上进行的一场“网红”直播带货活动,共吸引42万余人次参与,助力大红桃、枇杷、百花蜂蜜、辣椒制品等实现下单金额超过70万元。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20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大幅度提升,清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富裕村”。

如今,站在即将迎来“提档升级”机遇期的洛旺河码头眺望清江村,全村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贫”与“富”的变奏曲越奏越响,迈向全面小康的步履也更加有力、铿锵。(宋波 李倩)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