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羊坪镇:移民生活向前“葱”

2020年09月04日11:31  来源:贵州日报
 

清晨5点多,住在慢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唐仁波收拾妥当,骑着电瓶车直奔鹏森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的四季葱基地。今天有人来干活,他必须赶在农户来之前到达基地。

来帮忙种葱、收葱的大多是老年人,没活儿可干的时候,他们会上山挖野菜去卖,山路高低不平,年纪大了干起来非常费劲。因此,天天都有人盼着能来葱地里找活路。

唐仁波非常了解这些老人,凭借大半辈子的务农经验,老人们都会在天还没亮时赶到地里,抢先占一块石块较少、容易操作的肥田开始种植。如此一来,处在农田边上的部分就无人问津,会大大降低种植的效率。

唐仁波必须提前到达等着农户到来,给他们一一分配好所负责区域,大家开始干活时,他会在田埂边转转,指导一下如何翻土、插苗,细心检查一遍之前种下的葱苗有没有染上病虫害。

临近立夏,天气逐渐热了起来。葱这种作物需要精心呵护,发芽时的适宜温度在13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植株生长的又会高一些,温度低了生长缓慢,高了又长得细弱容易发黄,灌水施肥也要注意……这些知识都是一年多前,唐仁波在入股合作社时学来的,虽然称不上“专家”,但至少算个“行家”。

在地里时,他心里老挂着留守在家的母亲。母亲有先天残疾,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即使已经搬到扶贫安置点快3年,她还是延续着以前老家的习惯,出门不带钥匙……不太忙时,唐仁波总带着她一起下地里,想干活就干一点,不想干就任她在自己视野范围内找一个阴凉的地方。

老家在黄连村,离四季葱种植基地不远,是个建在半山腰上的小村庄。儿时的生活就像这村名一样苦,家里农活都靠有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母亲一肩挑,养活了两儿一女。唐仁波是长子,中国传统中都说“长子为父”,成年后的唐仁波必须接过养育弟弟妹妹的责任。于是,在2010年,他远走深圳,去大城市寻找更多挣钱的机会。

在一家做电路板的公司,唐仁波觅得一个做售后客服的职位,每天电话响个不停,期间还不时会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弟弟快毕业了,妹妹要升学……才走3年,父亲去世了,家里能照顾母亲的人只剩下学业繁忙的弟弟妹妹。妹妹升了高中,学校要开家长会,却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去,电话里,妹妹说起这件事带着几分幽怨,唐仁波更加忧心忡忡,可他还是不能回去,挣不了钱,一家人就都得饿着。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后,弟弟妹妹读书有一定补助,他觉得还能再克服一下,熬到他俩都毕业就好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快年底时,一场火灾,家没了。这次,唐仁波无论如何都要回去,一刻也不能等。

屋子烧了,政府很快给唐仁波一家安排了易地扶贫移民安置房,住进新房里,母亲却又不习惯。老家左邻右舍就像亲戚一样,可以经常串门,出门也不用关窗闭户,可住进楼房,母亲就找不到聊天的熟人了。不过生活条件倒是有了很大改善,新房里水电俱全,干净整洁,一家人迎来了新生活。

回来就要找活干。唐仁波经朋友介绍,通过政府帮忙贷款5万元,入股鹏森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加入四季葱基地队伍时,合作社就立好了规矩,每个月唐仁波能拿到保底工资3500元,年产量达2000公斤后可得到1%的提成,有绩效奖励的激励,唐仁波干劲十足。

葱的种植虽然需要小心呵护,但最忙时也就下苗和收割这两个时间段,比较空闲时,唐仁波还能干点别的活。

这是我在羊坪镇大龙坝区听来的一个靠政府脱贫政策改善家庭生活的故事,似乎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唐仁波一家只是贵州脱贫攻坚路上一个微小片段,如果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那时代的一点进步,也会给个人命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