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打好“四张牌”奏响“四部曲”

2020年08月24日12:1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挪活,树挪死。”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泡木村的贫困户付正明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泡木村是全县4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整村搬迁村,由于地理环境极为恶劣,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松桃通过打好“四张牌”,奏响“四部曲”,让搬迁群众向“能致富”稳步迈进。

打好“易地搬迁”牌,奏响“幸福曲”

着力“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入住。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头炮”,统筹推进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和后续扶持,实现搬迁脱贫。按照“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2.87亿元,腾出最好的地段,县内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3个,住房8180套,完善了小区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综合管网等附属设施,提升了居住环境。按照“应搬尽搬”“不通则搬”的原则,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松桃共完成搬迁入住14499户68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26户49385人。

杨再华感慨万干,“现在一家子天天各有事忙,爱人安排在公益性岗位做保洁员,我在工地上干活,儿女在乡中小学上学,日子有奔头着呢。”开启了搬迁后的幸福新生活。

打好“转移就业”牌,奏响“增收曲”

陈华全家5口人,以前3个劳动力被困在了大山里,成天围着两亩薄田,靠种庄稼为生,虽然饿不了肚子,但收入微薄。搬迁到县团山社区后,家里的劳动力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在社区的帮助下,陈思华一家5口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其中县内打工1人,省外打工2人。“妻子在县内超市上班,照顾儿子读书,我和大女儿在省外进厂,我每月有4000多元,女儿有4000元,全家每月务工收入就有一万。以前一年到头借钱,现在能攒钱了。”陈华边说边笑。

今年以来,松桃县成立留雁和送雁指挥中心,专为易地搬迁人员就业服务,服务站挨家挨户 收集信息,摸底登记劳动力年龄、学历、掌握劳动能、是否有外出务工经验等情况。分类分批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短短几个月,经过多重渠道推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188人就业,其中易地搬迁劳动力5573人就业。

为了让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还要走得稳,服务站积极组织社区劳动力参加劳务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成功率。2019年,社区开展了烹饪、建筑、挖掘机、驾驶、装裱等技能培训班,使搬迁农户掌握一技之长,让劳动力逐渐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过去,山里人除了扛锄头没有别的本事,虽然想出去,但什么都不会干,出不去也不敢出去。”团山社区主任舒文绍说。为搬迁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并根据用工需求,与人社部门,定向培养、定点输出。

打好“智志双扶”牌,奏响“新风曲”

“各位居民,你们要少喝酒,多出去打工挣钱,红白喜事不要大操大办,要让娃娃多读书。”通过社区夜校培训向搬迁群众宣传移风易俗。“之前虽然穷,但我们太要面子,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排场不能少,大操大办,吃请泛滥,好酒贪杯,结果越吃越穷。”付正明说。搬新居,群众还要变新貌,针对村民存在的陋习,松桃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实现住新居、换新颜。

强化社区文明。实施支部党建引领,引导村民转变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通过开展“晒”家规、“赛”文明等“五晒”活动,由组织部、妇联、团委、司法、移民局等部门进行革除陋习专题讲座,促进“自强、诚信、感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行“楼长制”和“门前三包”制,组织该排农户负责门前卫生和绿化,做到搬迁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行社区化管理。提升人居环境,实行卫生保洁制度,聘请建档立卡户担任保洁员;强化群众公德意识;通过栽树见绿、覆土培绿、种菜植绿,促进绿化美化。

推行积分激励管理。建立“爱心超市”,设置“商品区”和“爱心区”,鼓励群众通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提升、义务劳动、集体活动等获得积分兑换物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团山社区第一书记柳舟告诉笔者:“我们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励社区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比如参加我们一些志愿活动,到新市民夜校学习培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早日融入社区生活中,实现从农民向新市民的快速转变。”。

打好“为民解忧”牌,奏响“保障曲”

“以前出门走泥巴路,现在出门走的是水泥路”、“搬迁下来,生活大变样,种了一辈子地没有住上新房子,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搬迁住进城里新房子,生活、教育、医疗有保障,现在家家有门路、户户有存款”、“娃娃们上的学校更好了,村民的生活更丰富了,搬迁群众的收入更广。党的好政策,搬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搬走之前很担心,邻居能不能处得来,不种地了每年收入从何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保证了不种地也有收入,老人有养老金,读书有补助,住院有报销,外出就业比种地强,住了一段时间发现之前的担忧变成了多虑,多重保障,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在社区开壁闲置土地,给搬迁群众实施微菜园,也让搬迁户“日子更充实了,生活更舒适了”,家庭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通过务工实现了收入大幅增长。(杨智勇)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