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土生金 乘势而上又一春

——清镇市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笔

2020年07月24日09:45  来源:贵阳日报
 
石牛村群众在保供蔬菜基地务工。
石牛村群众在保供蔬菜基地务工。

良田沃野,瓜果飘香;富美乡村,产业兴旺。如今的湖城大地,一派丰饶景象。

2015年以来,清镇市围绕“园区生态化、农业都市化、技术标准化、产业特色化、发展融合化、投入多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一区十园”建设,(一区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园即十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红枫、站街、卫城、新店、犁倭、暗流、流长、王庄、麦格、乳品园区),现已完成创建目标,并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地域风格鲜明、资源优势互补的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企业示范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

7月21日,走进位于红枫湖镇芦荻哨村的贵州民远华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喷灌设备、育苗大棚、冷库等农业设施一应俱全,大棚里养心菜、紫背天葵、富贵菜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吸引不少商家前来签订蔬菜收购合同。

作为蔬菜基地创始人,公司董事长龙超华已有长达十几年的种菜经验,基地选择落户芦荻哨村,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大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基地主要种植药食同源的功能性蔬菜,这对于种植环境的要求就更高。”龙超华说。

与饮用水源地红枫湖相邻,芦荻哨村水源丰富,土地平整,生态环境好,是发展蔬菜种植的风水宝地。2015年,几番考察过后,龙超华在此流转约260余亩土地建起蔬菜基地。

落地芦荻哨村后,龙超华决定在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转型发展”——由原来种植普通蔬菜转为种植药食同源高品质有机蔬菜。

同时,为保证蔬菜品质,华慧蔬菜基地积极申请有机认证。“与绿色无公害标准相比,有机标准更高,要求绝对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必须使用农家肥。这样严格的标准,不仅能保证蔬菜品质,也能保护当地环境。”龙超华介绍。

经过第一年基础设施建设后,基地于第二年开始申请有机认证,第三年通过认证,产出的蔬菜广获市场认可,每年蔬菜产值可达500余万元。

相比普通群众“单打独斗”,企业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能够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至今,清镇市园区注册入驻农业龙头企业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它们正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坝区效应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眼下,芦荻哨坝区里,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葡萄颜色已经转紫,即将上市。“相比当地以前种植的水晶葡萄,新品种葡萄价格可卖到几十块钱一斤,单价翻了好几倍,保守估算,每亩葡萄产值至少达到两三万元。”公司法人唐泓十分看好坝区未来的发展。

清镇市目前已有21个坝区,芦荻哨坝区是其中的样板坝区。“样板坝区与达标坝区相比,在土地流转率、保险率、生态、经济等多个考核指标上有更高要求,其中,亩产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差异,样板坝区亩产必须达到12000元以上。”清镇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龙文巧说。

一亩地年产12000元以上,这是芦荻哨人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芦荻哨村人就开始尝试种植葡萄。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家都种有葡萄。如今在公司负责技术管理的王中平是个中好手,家里曾种过十多亩水晶葡萄。

“过去村里家家户户种的都是水晶葡萄,这种葡萄产量不错,每亩约产3000斤,好的能收到4000斤,但是价格不高,算下来,一亩地一年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王中平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葡萄等水果产业规模扩大,葡萄产量提升、水晶葡萄的价格逐渐下跌,一亩地的产值远远不能达到预期。

调整葡萄品种迫在眉睫,可如何调?正当群众一筹莫展时,政府引进了贵州大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和清镇市城投公司共同组建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清镇市各乡镇规划建设“一个中心区、九大种植基地”种植新品葡萄。红枫湖镇芦荻哨村葡萄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智联农业公司流转450余亩土地,采取大棚和露天两种方式,种植品质优良的阳光玫瑰葡萄。唐泓介绍,阳光玫瑰葡萄品质优、口感佳,同时不裂果、不脱粒、丰产,更重要的是价格高,超市里一斤能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保守估计,每亩地可产葡萄1500公斤,按每公斤批发价40元估算,除去土地流转费、管理费、人工费、运输费等,每亩地可赚5万元,是老品种葡萄的10倍以上,是传统种粮收入的50倍以上。”唐泓说。

截至目前,清镇市坝区共引进企业26家,培育合作社52家,发展起蔬菜、中草药、优质油菜等多个产业项目,带动近三万人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集群 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现在,犁倭镇石牛村打铁组村民陈克琴已经习惯了每天到保供蔬菜基地大棚里上班的生活。“每亩土地一年有700块的流转费和相应分红,在大棚务工一天一百元,加班还有加班费。”陈克琴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

陈克琴的一番话道出了石牛村人的心声。过去,由于石牛村人多地少,人均土地不足一亩,加上无产业项目,发展思路闭塞,交通不便,增收致富一直是村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后来,石牛村获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把握机会,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大家达成共识:凡是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土地,在二分以下的,村民无偿捐出,二分以上的,村民组自行解决。属于村集体、农户的荒山、田、土,凡国家征用,村集体项目建设,无条件将其交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流转。正是凭借这样的胸怀,让落地石牛村的项目建设大多进展顺利。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的旧貌,改变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更开启了产业发展的大门。”石牛村党支部书记王乾正说,在群众的积极支持下,目前,村里有贵州智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阳惠诚天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市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村里发展精品蔬菜、草莓、元宝枫等产业,每天都有近300人在各产业基地劳作,让本村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村里产业规模最大的是贵阳市2.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涉及石牛村680亩土地。基地于去年开始建设,建成大棚面积达300余亩,建成大棚里主要种植辣椒,现陆续进入采摘期。

在清镇,通过产业集群推进乡村振兴并非个例。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清镇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全力做好“枫、蔬、果、茶”和生态畜牧渔业产业文章,着力打造“四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截至目前,清镇市已实现新增元宝枫种植4万亩,蔬菜保供基地10.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7.4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2万亩,预计家禽出栏1649.31万羽,禽蛋产量0.4536万吨,生猪累计出栏15.9万头,牛奶1.9万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一栋栋蔬菜大棚里硕果累累,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园区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生机勃勃……行走在清镇的万顷沃野,到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热潮,充满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