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邻里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新模式

2020年07月09日15:5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今年来,金沙县以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民兴街道金民、红兴两个社区为试点,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着力构建“邻里党建?民心向党”的“邻里大党建”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邻里关系由陌生到融洽、由回归到提升、由涣散到凝聚,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化整为零,优化网格管理体系。一是搭建组织构架。按照“区域相近、楼栋相连、块状划分、资源互通”的原则,在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的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分别设置邻里管理网格,把管理区域划分为单元板块,根据党员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党组织,形成“社区党总支—邻里党支部—邻里网格—楼栋(小区)”的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服务触角连接到每个小区(村组)、每幢楼栋、每户群众。二是明确层级设置。每个邻里管理网格内配备1名邻里党支部书记、1名邻里网格网格长,分别由社区党总支成员、居委会成员兼任,负责所在管理网格的党建事务和行政事务;同时,在邻里管理网格下设邻里知心人队伍、党员+服务队队伍、邻里中心户长队伍等管理队伍,有效形成了“1+1+3”的管理层级。三是权责同步下放。街道将社区人事任免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考核监督权下放社区党总支,相关“三重一大”事项实行街道备案管理制,社区党总支拥有了话语权,能够“挺起腰板”管人管事,真正强化了社区党总支总揽全局、整合力量、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对各网格的管理有效。截至目前,两个社区共调整优化了邻里党支部书记6名、邻里网格网格长9名。

凝聚合力,组建高效管理队伍。一是党员担当示范。深化“党员+服务队队伍”建设,组建邻里知心人队伍和邻里中心户长队伍,确保了社区邻里网格内的管理力量充足。通过制定工作机制,由邻里党支部书记负责每周组织召开民生实事分办会1次,按照事项分类分办;组织社区居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所属邻里党支部报到,充分发挥其各类优势资源,每月至少参与1次“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二是整合公益岗位。社区以自然村组、小区楼栋等为基本单元,采取群众自荐或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邻里中心户长”,通过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指标,为每个邻里网格配备了20余名邻里中心户长,由各邻里网格网格长负责管理,主要从事政策法规宣传、人口普查、就业岗位推介、信息联络等工作,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自治水平。三是群众自发融入。广泛动员辖区责任心强、德高望重、善作群众工作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邻里网格工作,组建起“邻里知心人”队伍,由社区统一调剂阵地,按照满足办公、节约高效的原则建设了“邻里客厅”,为宣传法规政策、调节邻里纠纷、联络邻里感情、开展邻里活动提供了必要场地。截至目前,两个社区共有32名党员加入服务队,配备了128名中心户长,14名群众加入“邻里知心人”队伍。

和谐共建,营造浓厚邻里氛围。一是推进法治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法律服务共建共享等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发动社会各方组织共同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使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目前,已设置了社区检察室、法律服务室、流动法庭等,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工作40余次,服务搬迁贫困群众3000余人次。二是培育社区文化。通过培育邻里文艺轻骑兵、推出邻里文明先行者、提升邻里文明素质等具体举措,让文化活动成为邻里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促进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让群众在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断增进邻里认识、邻里共融。截至目前,建立了社区邻里文艺人才库,组建邻里文艺轻骑兵5支;开展邻里和睦、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25次。三是创建协商平台。社区党总支将邻里议事室的议事决策程序作为社区两委“三重一大”决策的前置程序,注重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发挥民主,实现行政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治理精细化。今年5月份以来,共组织召开社区网格议事会11次,梳理各类群众关切的问题17件,全部实行备案管理、计划推进、跟踪问效,确保了搬迁贫困群众事项办理率达100%。

通过探索实行“邻里党建”,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将党建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统筹各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了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让易地扶贫搬迁党建更加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文/黄卓)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