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抗疫故事分享:

我们战斗在抗疫一线

2020年06月30日08:1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援鄂抗疫期间,贵州先后派出 9 批援鄂医疗队共 1443 人,是19 个省份中向对口支援市州派出医务人员最多的,也是最早进入最后撤出武汉方舱医院的队伍之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在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伟大”在一次次冲向病魔搏斗的第一线,生命至上,永不言弃。

6月29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疫情防控暨援鄂抗疫故事分享新闻发布会,邀请到6位抗疫英雄,和大家共同分享他们抗疫故事,用心诠释“医者仁心,医者无畏”。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傅小云

唯有赤诚化豪情

傅小云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博士生导师,1月28日凌晨,随贵州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湖北鄂州。

发布会·傅小云。

“1月31日,当我进入RICU病区查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时,仅仅8张病床的病区,一晚上竟然3位患者离世。剩下的5位患者,如果不立即气管插管,肯定也很难活过24小时。尽管当时病区还在进行院感防控改造,可时间不等人,我下定决心,用最快速度整体接管病区。”

“给4例危重型患者做了气管插管。这是个感染风险极高的技术活儿,在插管的过程中,患者因为咽喉部的刺激会剧烈咳嗽,喷出大量的气溶胶,无数的病毒颗粒会随之而来,必须佩戴全封闭头罩才能确保绝对安全,但是由于呼吸气雾,会影响到操作的精确性。”

傅小云为患者做检查。

“第一例插管我自己做,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又是治疗组组长,技术是过硬的,危险操作我应该第一个上,消除大家的恐惧。第一例操作异常顺利,仅仅10余秒时间,我就迅速的把气管导管置入了患者气管,接上呼吸机后,患者缺氧状况改善,呼吸逐渐平稳下来。我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这种未知病毒接触,全身已经大汗淋漓,雾气完全模糊了面屏。”

“每天,我们都在和时间赛跑,上班时我会从71床走到80床,那是35步,然后再折回来,盯着监护仪,循环无数次。一个班6小时下来,可以走近2万步。”

湄潭县人民医院护士 杜富佳

“武汉告急,让我来”

发布会·杜富佳。

杜富佳是湄潭县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白衣天使,但她并不“普通”,她的哥哥杜富国是有名的“扫雷英雄”。2月26日,她奔赴武汉,成为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八病区一名一线医护人员。

杜富佳。

“3月5日,出院的邓汉珍阿姨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杜富佳早上好!快下班了吧?我昨天出院了,遗憾的是没有跟你说声再见。谢谢你对我们细心体贴的照顾和鼓励。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平安回家!’”

杜富佳制作康乃馨。

“3月7日,我们给病房的阿姨亲手制作了康乃馨,提前给她们准备三八妇女节的礼物。当天刚好是一位阿姨的生日,当她收到花的瞬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同样,这天对我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党旗,我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一名在隔离病区火线入党的中共预备党员。”

晴隆县人民医院护师 曾洪梅

这经历一辈子无法忘记

发布会·曾洪梅。

曾洪梅是晴隆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师。2月4日,随大部队一起火速驰援武汉。

“武汉方舱医院条件极其艰苦。没有靴套的时候用垃圾袋代替,第一次给患者采集咽拭子时,由于当时防护面罩紧缺,只戴了防护口罩,这样的经历,我想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

“方舱医院每个病房都有一个带红袖套的人,他们既是患者也是志愿者。有一天我问一位志愿者:‘张叔叔,您自己都是病人,为什么您还愿意承担起这份工作呢?’他笑着回答我:‘姑娘,你明知道武汉很危险,为什么你还是选择来呢?’。简短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强大动力,这样暖心的小故事和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内心。”

曾洪梅在方舱医院。

“3月18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医疗队顺利完成抗疫任务告别武汉。与来时一样,眼泪一直没停过。走出酒店大门,酒店阿姨用力将我抱住,泪流满面地说:‘武汉人民永远感谢你们!’门外居民楼墙上,挂了一幅小区居民亲笔书写的‘逆行的天使,武汉人民感谢你们’。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呢喃着《再见》等送别曲,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永胜

90后抗疫“小中医

发布会·胡永胜。

胡永胜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月19日驰援湖北,是中医队专家队最小的队员,唯一的90后,走遍了鄂州三家定点医院。

“和所有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不同之处在于,贵州不仅带去了“黔医”,还带去了“黔药”,和我们一起随行的有10吨中药和10台煎药机,可以说,贵州为湖北鄂州带去了一个“移动中药房”。”

“我作为中医队专家队最小的队员,唯一的90后,走遍了鄂州三家定点医院。在雷山医院,我上班时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班之后总是与患者微信“话聊”,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所负责的19位患者没有一位转为重点,最后平安出院。”

胡永胜与患者合影。

“在援鄂期间,我的孩子出生了,虽然没有做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但这段经历,将是我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我要让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男人的担当和责任。”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张帮艳

三入将军山抗疫

发布会·张帮艳。

张帮艳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1月26日,被选派到贵州省定点医院——将军山医院,参加一线救治工作。

“10来天的时间已经有40来个病人,最多的一天的一个班收了14个病人。一开始的几天,我们只有3个医师倒班,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厚厚的几层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我们经常会有缺氧症状。大家其实身体都很疲惫,压力也很大。但我们都默默告诉自己,我们自己不能垮,病人需要我们。”

“到了3月5日,还是有几十位患者没有转阴。组织安排我们第一批医护人员再次返回将军山开始新一轮的救治。这次回来,将军山医院的新院区已落成使用,仪器设备更加先进齐全,也集结了数百位全省各个地州各个学科的医生。”

张帮艳与患者合影。

“3月16日,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将军山医院当时最后一名确诊患者出院,贵州终于宣布清零,我也相信在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全胜!”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住院医师 刘博

发布会·刘博。

刘博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住院医师,3月2日,被抽调前往支援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将军山医院,参与一线救治。

“培训结束的第二天晚上凌晨12点,我就正式开始了日常临床工作的第一班岗。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参照着墙上的流程图,洗手、戴N95口罩、帽子、手套,然后穿内层防护服、外层防护服,鞋套、靴套,最后是最外层的隔离衣、护目镜,甚至还有面屏。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早已是汗流浃背了,说实话,第一个班,我实在是很难受,很想吐,但这毕竟是保护我们的防护服,再难受,还是得努力克服,最后还是坚持到了换岗,随后的工作中,我也就慢慢习惯了。”

刘博在照顾患者。

“看到新闻里84岁高龄仍请战出征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但仍奋战在前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这些老党员的忘我精神震撼了我,让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党员”两个字的分量。”(图/徐婷 文/陈晶晶整理)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