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直接带动4万人增收

2020年06月29日09:28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弘弢

“今天的菇真俏。”百里杜鹃仁和乡桃园村蔬菜基地,樊顺梅站在大棚口,接过同村姐妹递出的一篮大球盖菇,满脸笑意。

一百多公里外的七星关区青场镇初都村,200多名茶农腰挎竹篓,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园里,舞动灵巧的手指,欢快地采撷着嫩绿的新芽。“以前我们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家里老人、孩子都照顾不了。依托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种起了白茶,今年预计可以产出2500公斤干茶,产值300多万元。”从“入不敷出”到“年入百万”,产业扶贫给村民王菊英送来了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工业园区,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储运部经理鱼鹏忙着将100件经过全自动分拣线分拣过后的“冰糖心”威宁苹果装箱,第二天,这些苹果将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发往广州。

樊顺梅、王菊英、鱼鹏,还有4万毕节人,有一个相同的身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的第一批增收受益者。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是广州、毕节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巩固协作成果、拓宽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毕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大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

它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作为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市场,整合毕节全市农产品种植、包装分拣、冷链配送等各环节资源,带动全市农产品形成稳定的外销体系,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毕节是全国首批设立的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之一,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对毕节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借东西部协作东风,毕节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将“名不见经传”的“毕货”逐渐变成大湾区市民“菜篮子”里的“明星”。

目前,毕节市已有7家企业成功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备案基地,涵盖各类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物流运输、蔬果分拣、牲畜屠宰等产业,直接带动近4万人增收。

东西协作,让毕节农产品成为大湾区“家常菜”

2019年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产品首发仪式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石桥村举行,包括威宁白菜、豌豆尖、甘蓝在内的12车242吨农产品在配送中心装车后,从1.5公里外的杭瑞高速毕节收费站“上路”,踏上了前往广州的旅途。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蔬菜销路,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督促我们在种植上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负责人黎万茂表示,下一步,基地种植将紧盯市场需求、严格把控质量关,将需求大、效益好、最优质的蔬菜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毕货广选,来之不易。

时钟拨回2016年,当年10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由东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苏州、青岛、大连7个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8个市州。

由此,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迎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强大“战团”,也将崇山峻岭的毕节和沿海发达城市紧密相连。

去年5月,毕节市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与广州市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当月,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毕节海关等单位共同研究毕节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相关事宜,明确了全市三年内建种植业基地300万亩、组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的建设发展目标。

据悉,投资1.9亿元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按照不同季节的消费时令,以产定销确定了以茄子、南瓜、苦瓜、丝瓜、春白菜等夏秋蔬菜为主的产业格局,而威宁“三白”、赫章可乐猪肉、七星关刺梨、大方豆干等农产品正成为广州人桌上的“家常菜”。

乘借东风,4万毕节儿女喜算“增收账”

“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栽香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

这是赫章县松林坡乡踏土村70岁村民黄朋光自编的山歌。

黄朋光在香葱基地上班,像他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600来名,他们采收的香葱销往江浙、上海和广东地区,订单种植,供不应求。

“既有分红,又有工‘打’,一年下来有三四万元,脱贫不是问题。”黄朋光说。

织金县熊家场镇何俊才今年24岁,“别看我年纪小,都换了4份工作了。”现在他是织金县熊家场镇工业园区的一名货车司机,专职运输农产品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

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储运部经理鱼鹏有了一个新目标:借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平台,塑造威宁苹果专属品牌,闯进东部市场。“我们威宁海拔高、温差大,种出的‘冰糖心’苹果无论在色泽、口感、水分、甜度上一点都不输其他地区的苹果,但要在分拣、包装上多下功夫。”鱼鹏说,“为此,公司从法国迈夫诺达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智能分选设备,分选能力可达10吨/小时,上个月,我们发到广州的1100件威宁苹果就给广州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黄朋光、何俊才、鱼鹏,都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找到了新工作,或有了新事业。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辐射带动物流运输、蔬果分拣、牲畜屠宰等产业4万人增收,间接带动近40万人从事蔬果种植、牲畜养殖,以及基地务工。

“毕货”出山,内提“气质”外增“颜值”

问询的、洽谈的、购买的,人山人海!2019年12月27日,在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举行的2019年贵州绿色农产品深圳产销对接暨黔货·年货采购节上,毕节特色农产品俏销。

深圳市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2000多家,汇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农产品8000多种,生意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毕节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融入深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明表示,将利用辐射全国的实体批发市场销售渠道,充分调动集团优势,全力助推黔货出山。

山海一线牵,深情长相连。

时值初夏,毕节市金沙县禹谟镇马场村莴笋种植基地内,400亩连片种植的莴笋长势喜人,植保无人机在上空喷洒着叶面肥和防病虫害的农药,再过半个月,绿油油的莴笋将远涉千里,成为大湾区市民桌上的佳肴。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马场村党支书王平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个大市场,这意味着今后从品种选购、人员结构、农药肥料使用等方面都要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广州的帮扶为我们打开了销售市场,为毕节脱贫攻坚增加了一份力量。”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红梅表示,要以供港澳的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以绿色为品质追求方向,将高质量农产品卖到粤港澳大湾区。

这一准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地处乌蒙腹地的毕节,在农业发展上,既有短板也有优势。

短板,因土地破碎、山高坡陡,农业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优势,毕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海拔相对高差大、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山上山下冷暖不同、高原盆地寒热各异等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为优质农产品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能生产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高品质农产品。

同时,毕节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珠三角连接西南地区、长三角连接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给“毕货出山”提供了便利。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好生态孕育了好产品,好时代创造了好环境,根据自身特色,瞄准目标市场,顺时而动,毕节特色农产品必将开辟出更加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空间。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