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瑶山乡:用“1234”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年06月03日12:5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瑶族群众搬迁入住新房
瑶族群众搬迁入住新房

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按照“1234”工作法加强移民后续服务工作。

配强“一支”服务队伍

成立移民就业服务工作专班,选派组织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强的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移民安置点专班负责移民群众就业和后续服务工作,其中选派3名干部脱产到县城安置点负责292户1168名移民群众后续服务工作,帮助解决移民群众水电费缴纳、“微田园”生产、子女就学、务工就业等后续服务工作。专班工作组进驻以来,解决入住施工问题200余个,调解群众纠纷90余起,推荐就业岗位800余人次。

加强“两项”教育培训

开班领学,加强素质能力教育。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通过开办移民夜校,从识字(书写名字、认识1到10阿拉伯数字、识别自己居住的房号等)、使用电梯、电器,乘坐公交车等基础教育开始,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移民群众进行素质提升再教育,聚力帮助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圈”。一年来,共开班移民夜校3期400余人次。整合资源,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整合“双语培训”、人社部门就业技能培训等,开展家政、厨师、电工、挖掘机驾驶、旅游接待等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扩宽群众就业门路。近三年来,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0余期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抓实“三业”扶持服务

推荐就业。一方面是就业服务专班广泛收集县城及周边地区企业招聘、用工信息,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向移民群众推荐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成功率,同时积极组织用工单位到乡开展专场招聘会,增强群众就业双向选择,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另一方是多渠道开发扶贫专岗、就业援助岗、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解决就业能力较弱家庭的就业难题,夯实群众家庭收入基础。目前全乡共有扶贫专岗81名,就业援助岗163名,村级岗(保洁员)6名,生态护林员433名。帮助创业。通过整合资金资源,采用送门面、送机器、送技术“三送模式”帮助知识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富,创办瑶族服饰、旅游商品、小饰品加工等扶贫车间23间以及瑶族写生部落,解决群众稳定就业100余人,辐射带动200余人就业增收。扶持产业。积极协调移民点附近土地资源,帮助扶持群众发展“微田园”和经果林种植以及林下养殖,通过发展移民后扶产业培育移民群众增收新途径。目前县城移民安置点共有38户发展“微田园”种植,18户经营果园同时发展林下养鸡1500余羽。

补齐“四项”短板弱项

补齐生活起居短板。结合“百企帮百村·百企帮千户”扶贫行动,广泛发动和号召企业、非公经济人士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社会扶贫捐赠活动,补齐移民群众生活用品短缺问题,一年来,共募集50余家企业及多名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扶贫资金100余万元,为400余户群众添置衣柜、床架、碗柜、床上用品、沙发、电视等生活用品。补齐思想扶贫短板。通过加强走访、开好家庭会等,加强思想扶贫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建立“1+N”社会扶贫爱心公益超市思想扶贫新模式,以爱心公益超市为平台,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勤快”工程、移民搬迁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采取积分管理的方式,每月将当月群众该得到的分值打进群众积分卡里,群众依据积分的多少到爱心公益超市领取自己需要的相应分值的物资。鼓励移民群众,特别是瑶族群众适应新环境,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补齐人居环境短板。以庭院整治为重点,以垃圾集中清运为突破点,采取“群众出一点,社会帮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大力实施拉片移民新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实施人居环境整治143余户,实现移民安置点垃圾集中清运全覆盖,使村寨环境美化、净化,不断提升和优化群众人居环境。补齐情感扶贫短板。深化“三同三连”工作法,通过网格员与群众同干连心活,提振脱贫信心;同谈连心事,凝聚发展共识;同吃连心饭,拉近干群距离,用干部的“零距离”服务和用心用情的帮扶,换取群众的认同感,让人民群众认可干部帮扶、满意脱贫攻坚、感恩党的政策。(文/图 石鸿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