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杨海华:做群众信赖的管水员

2020年06月01日14:1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当地群众还说“吃水不忘管水人”。这个“管水人”就是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的管水员杨海华。他每天爬坡过坎、保水入户,深受大家称赞。他曾经也是一名贫困户,用勤劳书写产业发展,用汗水造就房屋新建。脱贫路上,他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用智慧凝聚力量,用勤劳摆脱贫困。

自从当上村里的管水员后,每天一大早,杨海华都会不自觉的到各管道接口处查看水流情况,为全村600户2509人提供饮水保障。

“当上管水员,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我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让群众吃上干净的水,吃上满意的水。”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村民杨海华说。

虽然做管水员这份工作仅仅一年时间,但靠着勤劳努力和一份为民出力的心,早已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一年前,这里的村民用的还是老水池的水,水质不达标,每到四五月份,水源还会枯竭,导致村民吃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后来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协同县相关部门引来了城市管网的水后,杨海华便做起了管水员这份工作。

“以前吃水比较困难,因为没得人管理,一断就是一个多星期,自从现在水一疏通了,杨海华来管理,他这个人做事情比较积极,只要一晓得水管堵,马上疏通,随时喊随时到,工作上不得问题。我们大家对他都很满意。”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村民严方伦夸赞的说道。

村里全程10公里的管道,杨海华总是沿着管道来回查看完才放心,虽然很辛苦,但这份吃苦耐劳的工作他早就习以为常。很多年前,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人口多,压力大,重担压在了杨海华的身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艰苦。

“以前我家生活很困难,一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又出不去打工,只能种点黄豆、白菜些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买粮食回来吃。”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村民杨海华说。

生活的重担没有难倒杨海华,反而让他锻炼出吃苦耐劳的品格。

自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经过摸底排查,2014年,杨海华一家由于缺资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帮助,更激起了杨海华摆脱贫困的信心。

“现在国家政策好,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我更要争取努力,发展经济,把自己的经济发展上去,早日脱贫。”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村民杨海华坚定的说。

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杨海华四处学习、重塑观念、改变打法,到处找资金、学技术,将一直以来都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土地改种生姜,几年下来,硕果累累。

“我种包谷确实没有收入,后来我选择种生姜盘经济。种生姜没有技术,去和种姜大户学技术,学完技术后我就拿我家的三亩田地来种生姜,三年下来,每年的收入大概有两万,特别满意。”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村民杨海华自豪的说道。

自从决定开始生姜种植以后,杨海华便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风里雨里总是在家与基地之间来回奔走。在他的努力经营之下,生姜当年便得到丰收。因此,杨海华在2014年底也成功摆脱了贫困。脱贫之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大力发展生姜产业,带领当地农户到他的基地务工,几年下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我家住的是一个80个平方米的一个小平房,一家人住起很挤,堆东西都堆不下,现在我家又建了一个160多个平方米的小平房,住起很舒坦,又买起了一辆小车,过得很舒坦,觉得像做梦一样。”杨海华说。

“杨海华作为一名贫困户,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脱贫以后不忘带动他人脱贫,动员老百姓到他的生姜基地里面务工,为我们村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作为一名管水员,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天都到各个点上排查隐患,为我们全村村民提供了饮水保障。希望广大村民向他学习,努力拼搏,积极奋斗,通过双手,勤劳致富。”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北口村驻村第一书记邓伟夸赞道。

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帮扶。脱贫之后,杨海华继续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在发展农村产业过程中不断探索。今年,他决定不再种植生姜,而将土地种起了辣椒,走进他的辣椒基地,一个个饱满嫩绿的辣椒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

“姜对土质的要求很高,我已经种了三年了,再种下去对姜的收益不好,。现在我已经种上了辣椒,辣椒已经挂果了,再过几天,我就拿去卖了。我从一个贫困户走向脱贫,我觉得其实脱贫并不难,只要你足够努力去创造,就一定能够脱贫。接下来,我要把我的产业发展好,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看着即将带来的收获杨海华眼里充满了喜悦。(文/张赛)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